2020年1月2日,贵州省“非遗+扶贫”暨传统工艺振兴管理者培训班开班第四天。上午第一节课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会员麻勇斌授课。
麻勇斌从传统视角和主流视角,以及文化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生态伦理五个层面,分析非遗名称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在当今社会的保护及利用,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主张采用传统视角看待非遗保护,用主流视角弘扬发展非遗,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走进大众视野。他认为保护非遗不是封锁保留,静态保护,而应当高质量发展非遗产业,让非遗人创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当代社会作出贡献。
麻勇斌提出一个让学员们非常兴奋的观点,他说,要把握好非遗生命周期的关节点,引爆它的生命复兴。
第二节课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陆勇昌授课,他采用提出问题,学员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授课,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场讨论激烈,共同探讨贵州非遗保护发展前景,解决非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在讨论过程中,陆勇昌把从事非遗工作多年的丰富经验与学员分享交流,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大做强非遗工作的方式方法。
下午,是著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策划规划专家、园林高级工程师杨政洪授课。
杨政洪凭借多年实践经验,以开发性思维全面、深入分析如何正确、合理、巧妙设计,让非遗活跃在旅游景区,提高传承、保护、弘扬非遗的效率。对于发展非遗,他提出非常宝贵的创想意见及一些可操作、可持续、可推行的发展路径。杨政洪同时指出当下乡村振兴和非遗保护存在一些痛点,他认为,只有让农村活化,中国传统文化才有遗传的母体和密码,促成非遗创新和市场突围。
最后,贵州九个市(州)学员代表交流发言,介绍各地非遗旅游路线规划,以及在线路中如何设置非遗研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