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值“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简称“公报”),“公报”全面介绍了2019年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提升情况及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公报”显示,2019年是贵阳市生态环境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双赢的新路,持续加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9年,一是生态环境质量稳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58天,其中优214天,良144天,轻度污染7天,未出现中度污染及劣于中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率98.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省会城市中列第4位。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进一步优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全市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及取消工作,涉及新增、调整、取消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33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6个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贵阳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均值为56.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加权平均值为69.8分贝,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全市环境中陆地伽马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浓度及水体、土壤、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区域内电磁环境状况满足控制限值要求。环境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全年贵阳市共发生一般性环境突发事件5起,均第一时间成功处理处置,全市范围内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二是生态环境治理显成效。贵阳市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为抓手,多措并举,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整治战”。强力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贵阳市把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抓细、抓实,坚持问题导向,集中人、财、物,全力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等督察检查反馈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老大难”环境问题,促进全市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有力有效提升,使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常态,贵阳市作为全省“火车头、发动机”,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持续开展各类生态环境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惩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筑牢贵阳生态优势,助推高质量经济发展。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信用评价等制度。坚持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布局调整,初步建立生态环境“一本账”,环境管理“一张图”,污染监督“一张网”体系。强化执法监管。贵阳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严格执行污染源“双随机”抽查制度,持续加大重点污染源、工业聚集区、畜禽养殖业、小散企业、建设项目等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开展多密度、多层次日常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5万余人次,检查企业7400余家次,立案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19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99份,处罚金额1919余万元。争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贵阳市始终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目前,乌当区、观山湖区、花溪区先后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