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上午9点30分,在贵州省花溪湿地公园旁边的贵阳孔学堂明伦堂,来自贵州省、贵阳市各地的听众,冒着连绵不绝的冻雨,聆听由李飞主讲的《土司无城:海龙囤再认识-考古专题系列讲座〈21〉……
在之前,与李飞接触,缘于近期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策划的《寻找夜郎》展,这位夜郎故地的馆长,是贵州省博物馆的掌舵人。言语间让人印象深刻,带着让人惊叹的活跃思维。如同今天飞速发展的贵州一般,李飞也正带领贵州博物馆,以新颖、前卫的理念立足本土,通过展览、文化推广等多元形式,让文物活起来……
李飞说:以馆藏联动重现西南古国
李飞是三年前才到贵州省博物馆担任副馆长,此前从事考古工作多年,曾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史学博士,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西南考古、土司考古,长期主持遵义海龙囤遗址的发掘与资料整理工作,发掘成果荣膺 2012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0 年 3 月起正式担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之前的采访,自然从此次广州展出的《寻找夜郎》讲起,李飞回忆 :“展览最初由广州南越王博物馆策划。历史上,南越国与夜郎古国曾有较为密切的文化交流,展览前前后后经历了数年的筹备,最后展览呈现了贵州境内发现出土的 256 件 / 套珍贵文物。全方位展示夜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此大规模的夜郎文物集体对外输出,在贵州本地也未曾有过。”作为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做了不少协调工作,除了调动多件贵州省博物馆自身馆藏文物,还需要协调调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赫章县文物事业管理局、贵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数家单位的文物,几经周折,才有了后面的惊艳亮相。“为了支持这一展览,我们全力以赴,贵州省博物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夜郎古国文物都借了出来,基本陈列展厅很多地方都已经开了‘天窗’。”李飞介绍说。
也正是基于这样“给力”的支持,《寻找夜郎》展让许多人重新认识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夜郎古国。不过,这只是贵州省博物馆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进行交流展的一部分。
李飞透露 :“此次《寻找夜郎》结束,2022 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文物也将赴贵州省博物馆展出,我们现有两个大门相对的临时展厅,届时,现在《寻找夜郎》展也将‘搬回’其中一个临时展厅,另一个将展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文物,两个文明的对话,相信也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
长期关注西南考古的李飞,对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历史相当熟悉。作为新一任馆长,李飞认为贵州省博物馆除了讲好夜郎故事,还将与西南地区的各省区博物馆进行联动,共同发掘上古时期中国西南诸国的历史。
“历史贵州”展厅陈列的西汉时期青铜器
李飞介绍说 :“实际上,在汉代以前,除了贵州的夜郎,云南有滇国,四川、重庆地区有蜀国与巴国,还有广西的百越等,这些文明都笼统地被归入‘西南夷’的范畴,但史书记载很少,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模糊不清。贵州省博物馆近年也在配合或自主策划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展览,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展示最新的考古成果,让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重新为现代人所认知。”
为了能让各自的馆藏文物活起来,李飞常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他比喻馆藏文物就像一个个演员,而展览策划就像剧本,如何通过一个剧本,将这些“演员”利用起来,让它们登台表演很重要,而非一直藏身库房。通过与各大博物馆联动,可以相互借展,互通有无,他还举例说 :“贵州也是‘红色大省’,收藏了不少跟红色革命相关文物,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将文物与遵义会议纪念馆相互借展,以帮助展览进行完整的叙事。”
策展立足本土,让文物活起来……
谈及贵州省博物馆今后的展览策划方向,李飞表示,展览策划离不开深入的文物研究,只有把文物研究透了,才能讲好故事。
在具体思路上,利用两个临时展厅,贵州省博物馆将每年策划八场左右的临时展览,包括贵州省博物馆自主原创的展览及从其他省的博物馆引进展览。此外,每年会引进一场国外的临展,让当地民众不出国门,也能在家门口观赏到来自国外的历史人文与艺术经典。
在自主原创展览的策划上,李飞认为要立足自身馆藏,在此基础上放眼全省、乃至放眼全国进行策展。作为馆长,他将尽力调动馆方的资源鼓励馆内研究员积极策划出具有特色、创新性的原创展览,“只要有好的策划大纲,如果需要借用其他馆的馆藏文物进行展出,我会积极配合,以支持展览的完整叙事。”李飞这样说。
另外,在李飞的规划中,把临展系列化也是未来贵州省博物馆的常规做法。如针对贵州本土文化,将每年推出一个少数民族主题的文化展,今年疫情重新开放后,贵州省博物馆第一场这一主题的临展是《芳华——侗族女人的一生》,这一场展览精选了馆藏的 100 余件侗族文物,以亲历者的视角将侗族女性一生的重要时间节点为内容并贯穿始终,从出生、恋 爱、结婚、生子至耋耄之年,讲述了侗族女性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以此窥见悠久而灿烂的侗族文化。“贵州有 17 个少数民族,每年一个少数民族的主题文化展,形成系列展览,可以呈现出贵州本土文化的绚丽多姿。”
另外,基于目前对贵州土司文化的发掘与研究,李飞还计划寻找适当的机会把土司的文物精华聚集起来,甚至调动国内其他土司文化遗存的资源策划展览,有思路地推进,形成土司文化系列展览。
如何结合贵州省博物馆自身实际讲好故事,也是李飞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通过主题展览的策划,让文物与观众发生互动共鸣尤为重要。
他提出“一器一展”的策展计划,即以一件核心文物,配上相关的文物进行烘托,从小角度切入,向观众讲述由文物引出背后的人物故事与历史。“除了文物自身,挖掘文物背后的人以及人的故事,才是最打动人的,小而精的展览可以把研究做精做细,将故事讲透,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李飞认为,一些临展陈列着各种琳琅满目的文物,常会让观众眼花缭乱,但突显一件文物的“一器一展”,会对其中一件或几件文物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以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他还以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信宿帖》举例,如果通过展览对这封北宋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信札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同时期或相关的文物一同展出,可以解读出作者的朋友圈,甚至许多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也让展览变得更为有趣,也让人印象深刻。
“展览长短相宜,大小结合,可以让展览多元化。另一方面,这种 1+N 的模式,也将成为今后贵州省博物馆力推的做法,这也跟我们的现状有关系,毕竟现时贵州仍是欠发达地区,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底子比较弱,经费投入上比不上东南沿海省份,因此,如果没能力写‘长篇小说’,从‘短篇小说’讲起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李飞这样解释。
贵州省博物馆的文化推广,手法可多元化
在博物馆的文化推广方面,李飞也有着前卫的思路,
比如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展览,贵州省博物馆计划寻求与服装设计师合作,策划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 T 台服装秀。
观多彩贵州绘多彩服饰活动
而在公众教育活动方面,李飞介绍,目前贵州省博物馆已形成了几个品牌活动,广受欢迎。其一是贵博讲坛,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了 41 期,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名家主讲,为公众带来公开性、公众性、公益性的学术讲座。致力于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既高举人文理想,也关注文化民生;其二是贵博课堂,其主题涵盖扎染、竹编、手绘、刺绣等多种传统非遗工艺,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制作,这些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积极树立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还有贵博之夜,利用夜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博物馆中参观,其间进行课程分享等,并在博物馆内搭帐篷过夜。活动一经推出,便十分火爆,深受欢迎。
此外,近年来,贵州省博物馆也在积极通过文创开发,进一步活化馆藏文物。“我们针对贵州的文化特色进行文创开发,如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比如服饰上、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授权给第三方公司进行设计、开发,打造出具有贵州文化特色的文创。我相信文创品商店,就是博物馆最后的一个展厅,是展览的延续。通过文创,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文物的一种活化。”
而2020年12月6日上午在贵阳孔学堂,听由李飞主讲的《土司无城:海龙囤再认识-考古专题系列讲座〈21〉……更让人羡慕李飞的学识,
欣喜于像李飞这样实干型的馆长,既能基于考古发掘进行深刻的历史研究,又带着锐意创新的思维。
可以预见,今后贵州省博物馆必将会带给大众更多视觉惊艳以及让人喜闻乐见的文物故事,我们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