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贵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构建“一河百山千园”自然生态体系为路径,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保新格局初步形成。
据介绍,5年来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从46.5%提高到55%,提高8.5个百分点,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从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增加20.18%。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连续5年稳定在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名列前茅。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总体优良。中心城区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三级,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二级,全市噪声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且呈一定程度改善趋势。全市辐射环境整体保持良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2018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制定印发《贵阳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通过全方位强化大气环境质量管控、全流域强化水环境治理、全地域强化土壤环境整治、全流程强化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全面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实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工作方案》,全面消除29处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央启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以来,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全力解决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等指出的问题,全方位有序推进整改;“一河百山千园”自然生态格局基本建立,始终坚持发展与生态并重,强力实施“一河百山千园”行动计划。一是推进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新建18座污水处理厂,将南明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每日165.08万吨,对19条排水大沟实施清污分流等整治工程,南明河中心城区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推进“百山治理”,完成全市230个山头绿化提升和景观美化。三是推进“千园之城”建设,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660个,全市大、中、小、微各类公园达1025个,拓展了市民生态活动空间,呈现一河清流、百山拥城、千园竞美的“山水林城”;绿色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道路,充分挖掘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公园景区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建成一批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实现了生态价值最大化、经济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和旅游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共享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逐步完善,修订《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贵阳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出台《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执法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生态保护“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机制。印发实施《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实施办法》等文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围绕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目标,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成立了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了新的市级生态环境局、各区(市、县)生态环境分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监管及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贵阳市将抓紧制定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切实将中央、省、市各级“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和“路线图”。深入实施《环保法》及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一本账、环境管理一张图、污染监督一张网”的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依托城市山脉、水系、绿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优化自然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