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值“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贵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0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
据介绍,贵阳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勇于探索生态环保新格局,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构筑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共享经济体系,奋力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史新高,全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2天,其中240天Ⅰ级(优),122天Ⅱ级(良),4天Ⅲ级(轻度污染),未出现Ⅳ级(中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历史新高98.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0位,在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空气质量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贵阳市1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质优良率93.7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总体良好;三是声环境质量稳定呈改善趋势。贵阳市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5.2分贝和69.7分贝,声环境质量稳定且呈一定改善趋势;四是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全市环境中陆地γ(伽马)辐射剂量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空气中氡浓度以及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处于正常水平,各区域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要求。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强化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措施,划定并公布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完成3311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完成27台工业炉窑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乡镇级大气监测全覆盖。“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推进金钟河、小黄河和贯城河污染治理工作,完成227个乌江入河排污口复核、监测、溯源工作,29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执法,开出《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全省第一张土壤环境违法罚单。“固废治理战”方面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续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环境整治战”方面围绕村民饮水卫生、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粪污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完成“十三五”期间61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建立完善“一村一档”档案,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常态。坚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环境准入管理,全年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52个。全方位、多角度清理整顿行业应发证、登记企业清单,完成6095家企业的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两个月实现发证、登记双清零;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365人次、检查企业6524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135件、罚没款金额1236.16万元,其中停产限产1起,移送公安10起(含行政拘留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法院强制执行11起,刑事拘留5人。约谈环境问题企业90家次。
发布会强调,贵阳市今年要在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拿出新举措,在污染防治攻坚上迈出新步伐,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出新拓展,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创出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