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贵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在10月28日开幕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对贵阳市等104个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授牌,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至目前全国共有572个县级以上行政单元获此殊荣,其中省会城市仅有拉萨市、呼和浩特市和贵阳市3个,贵阳市为全省第一个成功创建的地级市。
生态环境部自2017年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工作,创建指标涵盖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6大领域共43个指标,其中贵阳市涉及36个指标。2022年12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忠雄同志主持召开贵阳贵安绿色经济发展工作专题会议,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正式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今年6月经综合评估,贵阳市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规定的申报条件,36项建设全部达标。7月经省生态环境厅预审通过并公示后,贵阳市正式向生态环境部提出申报申请。9月贵阳市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场核查组的现场核查,10月10日至18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拟命名名单进行公示,贵阳市及下辖清镇市在列,最后贵阳市获命名并在济南年会上分享创建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接力跑,凝聚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定力和接续奋斗,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统筹推进、齐抓共管。制定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在全国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持续筑牢生态屏障。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巩固山头治理、石漠化治理成效,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一河清流、百山拥城、千园竞美”的山水林城格局。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3.2%提升至目前的55.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65,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发现各类物种3657种,基本摸清贵阳市生物多样性“家底”,首次发现中华珊瑚蛇、毛冠鹿等珍稀物种;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率先在全省创造性提出“开门优”和“冬春防”等攻坚行动,实现乡镇级大气微型监测站全覆盖,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6.2%提升至2022年的100%,2022年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居第6位、省会城市列第4位,大气污染防治典型经验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南明河综合治理实践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成功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名单;建立首个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工作站,在全省率先实施医疗废物条码管理,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100%,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大力整改突出问题。以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聚焦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绿色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2021-2022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指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一二三四”总体思路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世界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全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49.2%和48%;积极传播生态理念。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世界环境日”“618贵州生态日”等主题活动,把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中小学课程安排,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满意度逐年提高,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不断培育壮大,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连续成功举办12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覆盖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向国际社会发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好声音”,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知名品牌、著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