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在中国山水画家刘知白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刘知白先生家属将珍藏的30幅精品捐赠给贵阳美术馆,设立刘知白艺术馆陈列典藏,供广大绘画爱好者学习及市民群众欣赏。由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贵阳美术馆、贵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刘知白艺术馆开馆暨刘知白先生纪念展、刘知白师生作品展开幕式在贵阳美术馆举行,同时举行学术研讨会。旨在“育好文艺人才、出好文艺精品、做好文艺惠民、建好文艺阵地”,汇聚美术力量、打造品牌场馆,为“强省会”聚势赋能。
据了解,刘知白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于1915年出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一个富商之家,自幼痴迷书画,一生不慕名利,潜心艺术世界70余载,于2003年8月14日在贵阳辞世,享年89岁。作为贵州现代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刘知白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美术史上成就卓然,创造了中国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图式。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中,刘知白先生被评价为:“其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继承传统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创新,最终法古变今,创造了中国泼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之一”。
刘知白艺术馆是贵州省首个以官方名义开办的、以刘知白先生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刘知白先生的其家属将珍藏的30幅精品捐赠给贵阳美术馆,在贵阳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贵阳美术馆决定设立刘知白艺术馆,以对捐赠作品永久陈列典藏。
据悉,该艺术馆所藏艺术品价值市场估价最低600万元以上,刘知白先生的学生及亲朋等更是对场馆的设计、展陈作品、物品等提供了无偿援助,促成举办刘先生纪念展、师生作品展的顺利实现。可以说,这是贵阳美术馆自2005年建成开馆以来,接受捐赠艺术品最多、受到社会关注度最广、艺术价品值最高的一次高规格展。
当天的开幕式由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沈兵主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聂雪松,贵州省文史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曾达,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军等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者、文化机构代表及热心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贵州画院原院长张润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恒,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西冷印社社员、刘知白艺术馆名誉馆长包俊宜,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刘知白艺术馆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贵阳美术馆馆长冉茂列向刘知白家属颁发收藏证书。
刘知白艺术馆的建成开馆,填补了贵州省无名家艺术馆的空白,为增进贵州乃至全国书画艺术研究与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对传承、弘扬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厚植贵阳贵安文化沃土,丰富贵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必将对贵阳贵安乃至贵州书画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贵阳市文联将继续加强组织谋划,精心维护好、运用好这一平台,切实将刘知白艺术馆打造成为贵州贵阳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靓丽名片。
(链接:刘知白于1915年出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一个富商之家,1937年于凤阳县第一小学任教,第二年学校因战乱停办,他携家眷背井离乡开始坎坷的流亡生活。1942年到广西全县大同中学任教,两年后中学疏散,又携家眷到桂林,之后抵贵阳、至重庆……四处奔波,艰难抚养11个孩子。但仍坚持苦读诗书,画笔不缀,练就了席地即书、钉壁则画本领,此间作画约2万件。1949年到贵阳定居,于中山街等摆摊刻字为生,1956年加入贵阳市刊刻社,1958年被调至贵阳市工艺美术厂任美术设计员,1964年调至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国画室,终于有个专心从事研究和创作的环境。1949至 1966年他坚持作画万余件,画风潇洒、笔势无定。“文革”运动中遭遇不公,1970年刘知白和老伴及两个未成年孩子被下放到龙里县洗马河区乡下。无论风雨晴雪,他每天早出晚归、深入山水之间,写生、采药、打柴、挖野菜,使他的画风彻底转变成“法乎自然,师从造化”。他领略贵州山水不同地域风貌,潜心研究表现手法,用猪毛、野竹自制画笔,折柳枝烧成炭条,从桃林采桃胶配制胶水来调和墨色,利用各种包装纸、烟盒写生。两年间积累写生稿5000余张,为日后创作形成“白云自有白云法”泼墨山水的个人风格奠定了基础。
1972年,刘知白得落实政策返回贵阳、恢复工作。1983年7月在贵州省展览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85年被聘为贵阳市书画院艺术顾问,出版有《刘知白画集》《刘知白山水画集》等。1988年11月在北京中央美院陈列馆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5月贵阳市文联在贵州省博物馆举办了《刘知白中国画展》,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等专家亲莅贵阳参加了“刘知白中国画艺术研讨会”。
刘知白说,“作为一个画人,一要老老实实学传统,二要广师造化,三要经得起寂寞,四要敢于不断超越自己,五要不畏艰难险阻,不畏老之将至”,对自己习画历程总结归纳为“法、守、功、化”4个字。他作画从不打铅稿,无论大幅小幅,只讲求一个“快”字,且章法层出不穷。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学者冯其庸主动为先生的画集写序,对先生画风画格倾慕至极:“刘老的画,是地道的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笔墨之高,已入化境。从山水画的渊源来说,刘老画里呈现出来的是石涛、石溪等人的气派,而且其高处,决不在二石之下。他的山水完全是从贵州的真山真水中来,完全是自出新意,一片天机,没有丝毫陈旧的感觉,相反却是令人为之耳目一新,看到了贵州真山真水的神韵!刘老的画我感到已经人格化了,而刘老的人也已经与天地、山水、自然浑然默契了,这真是画家最难达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