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徐宏力的巨制大作《中国摄影史1839-1949》(简称《中国摄影史》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贵阳重磅首发,数十位摄影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相聚分享,予以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该书以国内外的1989幅珍贵历史图片和30万文字,全面系统、翔实客观地记载1839—1949年中国摄影历史,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的诸多重大空自,是继《贵州摄影史1846—1912》(简称《贵州摄影史》之后的又一部中国摄影史大作,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其社会影响不可估量,着实可喜可贺。
实际上,没有《贵州摄影史》),就没有《中国摄影史》。10年前,徐老师花40年心血编写的《贵州摄影史》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至今还在省内外摄影圈及文化艺术界广泛传播、热度不减。
《贵州摄影史1846-1912》
徐老师编写《贵州摄影史》,缘起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展大厅的“1935年遵义老城全景”巨幅照片,他一直对拍摄时间存疑,一些资深摄影家也表示怀疑并支持他进行考证……他最终确认是1886年左右由遵义天主教堂第一任堂主、法国人布沙尔所摄,此结论深受学界的肯定和赞誉,由此即开始收集贵州历史照片。2001年,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出版的《漂移的视线——两个外国人眼中的贵州》引起很大轰动,徐老师又对这些最早的贵州历史照片进行研究考证并撰写专题文章发表。他第一次认定贵州摄影第一人为法国天主教摄影师白斯德望,贵州摄影的最早年代为1846年,想不到这一“发”竟可收拾。
为了深入研究这些珍贵的贵州历史照片,他在中法文化交流协会帮助下,于2003年走访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天主教外方传教会总部,又先后赴8个国家进行考察,还在国内各相关图书馆、档案馆及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踏破铁鞋广泛收集贵州历史照片及文献史料。他熬更守夜进行研究考证,经常躺在床上思考不能入眠,每想起一句话一件事就立即起来工作。经过40年的努力,终于完成《贵州摄影史》书稿,于2016年由湖南美术岀版社出版发行,引起很大反响,满满收获使他深受鼓舞。
《中国撮影史1840—1937》
中国是摄影术传入最早的国家,摄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但囿于当时历史条件,中国摄影的初期历史和取得的重要成绩未能系统记载和整理。新中国的成立使摄影史的修撰成为可能,1987年中国第一部摄影史《中国撮影史1840—1937》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之后相继出版了中国摄影史略、摄影艺术史、摄影史等,填补了中国摄影史研究的空白。徐老师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这些作品还存在一些问題:书中的中国摄影史特别是早期摄影史,存在重大疏漏,邹伯奇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的事实并不存在,世间所存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未能入书等等,需要作进一步研究、辨证、补充。
徐老师在编写《贵州摄影史》中摸索出一条路子,积累了一定经验,奠定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扩展研究中国摄影史的基础,于是就在《贵州摄影史》基础上编写《中国摄影史》。该书以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参考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摄影历史文献及照片,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作简明客观的评价,力求在真实性、知识性、科学性、文献性上展现中国社会面貌,以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辩证史实,呈现中国摄影史的真实面目。
《中国摄影史》封面与《贵州摄影史》一样,为法国摄影家白斯德望于1852年拍摄的贵阳甲秀楼。内容除序、自序、前言,有内文3卷,各16、1、3章,另列参考文献、图片来源、5项附录,其中一部分为中英文。
前16章,从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墨经》与光学八条(公元前476—420年),及1839年法国美术家、化学家达盖尔与中国摄影术开始,以清代物理学家邹伯奇制造中国第一台照相机,白斯德望将摄影术引入中国,赫尔曼·哈斯本德、李阁朗、罗元祐在上海开设照相馆,费利斯·比托拍摄的中国老照片,日本鸟居龙藏的中国人类学调查摄影,法国驻广西龙州领事方苏雅带7部相机拍摄的大量照片等,到慈禧太后与清廷肖像摄影……还有1847年白斯德望拍摄的黄果树瀑布,直至1943年约翰·阿尔贝特拍摄的第一幅贵州“二十四道拐”照片,近2000幅历史图片,均辅以详细、具体、准确的文字说明。
后4章,介绍清末、民国时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状况(图鉴),民国时期的摄影大师,清末民国时期相机集萃,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附录部分,包括中国早期摄影历史存在重大谬误,回忆摄影大师吴印咸,《贵州摄影史1846-1912》的编辑出版,贵州摄影历史博物馆建馆,《中国摄影史1839—1949》专家研讨会在贵阳端棻文苑举行等;作者还参考了摄影史、摄影艺术史、摄影史话、学术史、摄影艺术志、论文集及辞典等15部。
封底为徐宏力1986年拜见摄影大师吴印咸的合影。
徐老师充分挖掘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和历史照片,恪守尊重历史、尊重科学、认真负责的原则,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力所能及、严肃严谨的考证。全书以里程碑式的国内外摄影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器材、图表、报摘等,图文并茂、以图为鉴、以史为鉴、去伪存真,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比较全面系统、翔实客观地记载了1839—1949年中国摄影历史。
2020年8月18日,贵州省摄影家协会第三、四、五届主席,贵州摄影历史博物馆学术总顾问王长春,向出版社总编辑写了推荐信。2023年12月,他在该书序中写道:这部摄影史内容极其丰富,收集广泛、考证严谨、评价客观、概括完整。这部真实鉴证的史记,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浓墨重彩、极为厚重,阅尽今古春秋,是当代最好的一部《中国摄影史》,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荟萃的图文资料创造了摄影史类图书的多项之最,是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彪炳史册,当代少有!这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历史教科书,前所未有,令摄影界和史学界震撼和兴奋!
2022年7月30日,在贵阳端棻文苑召开的专家研讨会的评审意见指出:这部力作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了中国摄影历史,客观、真实地记录和鉴证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风情。书中对中国古代光学成就作了论述,认为中国古代光学成就奠定了世界摄影光学理论的基础。其内容丰富、翔实,对我国摄影历史的文献依据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弥补和修正了以往中国摄影史著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和缺陷,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的诸多重大空自,是继《贵州摄影史1846—1912》之后中国又一摄影史大作。
【链接:徐宏力系江苏常州人,为贵州著名文化学者、史学家、贵州摄影历史博物馆馆长,于1945年12月26日出生于革命家庭,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在贵阳黔灵山麓度过青少年时代,孕育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本性。他读高中时,见一位同学在寝室里设暗室、安红灯、配药水,自己冲洗照片,感到非常新奇神秘,就和同学一起操作并迷上摄影。在遵义市委宣传部工作,摄影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他更加热爱摄影事业,随后调往贵州省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任副主任,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科技处、宣传处处长。曾被借调到国务院环境保护办自然司工作,负责筹办《中国环境画报》兼《中国环境报》记者;后又回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荣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政协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兼贵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环境摄影协会副会长,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贵州省人民政府文艺奖评选委员。
几十年来,徐老师在贵州省报刊杂志及《人民画报》《中国画报》《民族画报》《中国摄影报》等,发表大量优秀摄影作品及专題文章,入选《世界人物辞典》。“十上”贵州梵净山考察,使他被世界自然遗产所征服,并成就了《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集》《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的出版发行。他主持“梵净山科学考察”“泡沫钛全属载体催化材料研究”等多项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国家优秀图书奖。主持编导摄制的《中国的桫椤》,获全国环境保护优秀电影电视片一等奖;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摄影艺术金奖 、贵州摄影终身成就奖及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著有《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集》《贵州珍稀濒危植物》《国是建言》《贵州摄影史1846-1912》《中国摄影史1839—1949》,《春华秋实》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