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逢布依族“六月六”传统节日,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幺铺镇的布依族古村寨阿歪寨的藤甲谷,阳光灿烂、热闹异常,到处洋溢着欢乐气氛——84岁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申家信的《神秘夜郎谷.申家信主题摄影展》巡展(简称摄影展)在这里惊艳开展,此为计划中的全省巡展第一站,展出申老师近10年间在贵阳花溪夜郎谷拍摄的数千幅图片中精选的63幅佳作。近百位摄影家、艺术家、历史学家及文化旅游界的专家学者和当地布依族群众踊跃参加开展仪式,兴高采烈度过一个非同寻常的“六月六”。大家高度赞扬申老师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终身酷爱的贵州摄影事业倾尽心力、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及做出的积极贡献。
摄影展神奇精艳
当天下午3点,简朴的开展仪式有序举行,现场气氛热烈。贵州学派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殷平主持开展仪式,85岁著名艺术家、夜郎谷创建人宋培伦亲临现场并讲话,申老师衷心感谢大家的关爱与支持,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省摄影家协会三、四、五届主席王长春对摄影展开展表示热烈祝贺,赞扬申老师运用不同的光影,重现夜郎谷鬼斧神工的雕像造型及夜郎谷实景,产生的视觉冲击强烈触发参观者的激情。
展厅布置颇具匠心、错落有致,四壁悬挂的大多数摄影作品以黑白元素为基调,间或穿插一些彩色图片作点缀,大幅的1.5米见方,小幅的几十公分,装裱精致典雅、水平超前。作品以强烈的黑白明暗对比,从不同視角展现神奇的夜郎谷石雕影像,既魔幻又真实,具穿越时空隧道的震撼力。申老师的影作运用各种光影变化和精湛技艺,通过多种摄影手段和独特技巧,将夜郎谷这些石雕具像转换为光影刻画的石雕影像,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其构图远近虚实、光影色彩应用极为讲究,具写意画的浓郁意境及水墨画韵味,进一步深化了夜郎谷建造者宋培伦呕心沥血创作的这些石雕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使古夜郎景观及古夜郎文化产生图说夜郎古国之效果。
摄影缘难解难分
我与申老师相见恨晚,初次见面即为去年10月8日,长春邀我同车前往夜郎谷参加“神秘夜郎谷·申家信主题摄影展”开展仪式。我欣然同意前往,因为早在2001年3月29日就在《贵州民族报》发表过“贵阳夜郎谷寻奇”的新闻,随后多年与宋老师失去联系,很想借机见面叙旧。
当时在长春家乘车,还有一位个头不高的老人搭车,长春介绍说他是专程从遵义赶来的摄影家申家信,接着讲起一个刻骨铭心的感人故事:“上世纪80年后期,申老师在《遵义晚报》先后任摄影部、新闻部主任及总编辑助理,我们经常结伴而行,采访省内外众多大型活动。那次去拍摄乌江大坝开闸,我反复选择拍摄角度,最后爬上一棵树,一只脚搭在树丫上,另一只脚没着落,根本稳不住相机。开闸在即,我非常着急,完全没想到那一刻,申老师用肩膀顶住我悬空的脚,助我拍下闸水奔腾倾泻的一瞬间……”长春至今感恩不已。申老师放弃自己拍摄机会、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令我肃然起敬,他的高大形象由此耸立在我心中。
开展后两天,我打电话约申老师面叙。他借住在一位友人家,说找个地方喝茶,老人家真是与时俱进,而我却不胜茶味儿,便就近在凯宾斯基酒店大堂坐坐。申老师坦诚爽朗、风趣健谈,我们的交流非常开心。几个月来又参加相关活动,还是我们3人同车,长春因曾遭遇车祸受伤,或要他弟弟开车,或请朋友及亲友的朋友帮忙接送,他总是以那个感人故事向师傅介绍申老师。
奇人轶事申家信
申老师于1940年12月4日出生在遵义一个平民之家, 18岁参军作宣传科列兵,在部队的大熔炉里经受冶炼,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民文学》《收获》《萌芽》等杂志。5年的军旅生活,对他牢固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培养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优秀品格,他曾获评五好战士、五好班长并荣立三等功。他1964年转业到贵州省花灯团工作,获得把玩老式照相机的机会,便对摄影越来越着迷。1972年,为解决夫妻分居被调到遵义市拖拉机厂作宣传干事,在这里实现了入党夙愿。摄影成为本职工作后,他自制灯箱、放大机,拍照、冲洗、放大一手完成,日以继夜忙个不停,把宣传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卓有成效,遂被调进《遵义晚报》作摄影记者。
1987年,《遵义晚报》社发起全国72家晚报大合作活动,在贵阳中医学院工作的妹妹打电话告知申老师,母亲患癌症病危。他身负重任不能脱身,最后在夫人逼迫下才向领导请假,待赶到贵阳时母亲已不省人事,他立即安排车接母亲回家,老人家当晚就去世了。提及此事,申老师泪流满面、抱憾不已。
而在工作中,申老师实为勇者胜,那年和长春随150次列车进京采访,他在一个停车站下车,抓拍如潮旅客进站盛况,跑回来时列车已经启动,是列车员一把将他拽上车;他们到首都体育馆拍冰上运动,进口守卫森严壁垒,申老师不甘心因没证件被拒之门外,他把照相机往脖子上一挂,目不斜视、大摇大摆径直进了场。我想,那分钟如果不是门卫眨眼,就是见他威风凛凛、气度非凡,干脆放进去了事。
在“背篼”和农夫都会用手机拍照的今天,人们潇洒自在游山玩水,按下快门轻而易举,就很难想象过去摄影人的艰难。申老师经常肩挑背扛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和生活用品,顶风冒雨、爬山涉水、走村串寨,被蛇咬、遇狗追、遭蚂蝗吸血,不足为奇。中暑晕倒、饿饭缺水、睡牛棚猪圈,习以为常。到拍摄地等待好天气,一等10来天,司空见惯。更不用说在施工现场,冒着生命危险抢拍一幅图片。
2010年盛夏的一天,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为参加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他随便穿双拖鞋上山补拍一幅铜仁市全景。为选择角度在山间转来转去,穿刺蓬、蹚水沟,衣裤被割成布条,身上几处破皮出血,终于在傍晚时分爬到山顶。晚霞美景下、一览众山小,他激动不已接连按动快门。待如愿以偿、兴高采烈下山时却找不到回路,天色越来越晚,越走越不对头,辛亏带着手机,即打110求救,没接应。又打119,惊喜联系上了,很快听到火警鸣笛声,但迟迟不见救援者到来,因为他说不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消防人员只能漫山遍野进行地毯式搜索。几个小时过去,手机没电了,无法和地面联系,山上漆黑一片,他饥寒交迫、恐怖至极。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申老师突然摸到衣兜里的打火机,他急中生智,清理出一块空地免得引发山火,把衣服脱下来烧掉,再续上茅草乱刺。火光与烟雾成为他的准确目标,救援者终于找到了只穿一条短裤的申老师。两位消防员架着他连拖带拉下山,直接送去到医院做检查,还好他身体并没大碍。第二天的贵州新闻联播播出这次惊险救援场面,为消防官兵点赞。
老骥伏枥铸辉煌
2001年退休后这20多年,是申老师摄影创作的高峰期,他从没放下手中的相机,始终活跃在摄影创作第一线,把所有时间、精力、工资都投入到摄影中,以对摄影艺术永恒的爱和不懈追求,创作大量充满正能量的摄影作品,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谱写了一个老摄影家的新辉煌。
他的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摄影大赛及摄影展览并获奖,有上百幅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节、大理国际摄影节,影作“石林秋色”斩获2009年思南国际摄影大赛金奖,“梵净印象”荣获2010年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一等奖;2013年在云南东川红土地拍摄的 “不尽浓雾滚滚来”荣获澳门第十七届国际影展优秀奖,“中国——余庆水龙”荣获2015年澳大利亚国际巡回展优秀奖;2017年,77岁的申老师孤身一人6次往返云南元谋,在180天里拍摄上千幅图片,从中精选101幅影作,在遵义市“1964文化创意园”举办申家信“世界地质奇观——中国·元谋土林摄影展”。
2019年,举办“贵州摄影70年70人优秀作品展”并编印画册,他对办好展览及编好画册提出不少中肯建议,凌晨三、四点钟还在给编辑部发作品;2020年,其“人间仙境——张家界十里画廊”组照入选“中国·张家界”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他举办过“梵净印象”“生命礼赞”“世界风景绝唱——人间仙景张家界”等个人摄影展,有上千幅影作入选《山乡巨变》《撼天动地贵州水》《多彩贵州地质公园》《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探秘》《贵州旅游文化集萃》等10多部大型画册。申老师虚怀若谷心存大爱,无偿提供大量影作给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作为对外文化旅游推广的形象名片。
几十年来,申老师为购买设备和外出采风创作的投资不计其数,逢年过节不能与家人欢聚,幸得家人理解支持才走到今天。身为高级教师的老伴贤惠能干、善解人意,现已退休,儿子媳妇都很孝顺懂事,家庭幸福美满。申老师毫无后顾之忧,每月工资为摄影花完,属于真正的“月光族”。步入老年后,为了保持旺盛精力和强健体魄跑摄影,申老师改变了过去艰苦奋斗的老传统,早餐吃遍遵义美食,中餐享用10多个菜的“黑白红黄绿”快餐,只在家里用晚餐。在大型活动中,他穿着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品牌服装和配套得体的名牌皮鞋,展现摄影人朝气蓬勃、时尚潇洒的精神面貌,以一抹耀眼的亮色凸显“我在现场”的自豪与快乐。
在各方面关心支持下举办的摄影展,是申老师与遵义老乡、“鬼才”宋培伦及总策划王长春,共同创造的天人合一经典之作,在申老师漫长的摄影道路上竖起一个独特的里程碑。而申老师并没停止摄影创作的脚步,在藤甲谷的另一个新创意正在酝酿中。申老师毕竟是高龄老人,望您多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