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成立大会举行,水城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区监委、区武装部先后授牌,这标志着水城区四大班子及其所属部门开始正式依法履职。水城县正式更名为水城区,这一历史身份的转变,掀开了水城改革发展崭新篇章,六盘水市部分行政区划有调整。
水城将以撤县设区为契机,走出一条具有水城特色、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科学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好“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水城篇章”。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六盘水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将水城县的保华镇、木果镇、南开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划归六盘水市钟山区管辖;撤销水城县,设立六盘水市水城区,以原水城县的行政区域(不含保华镇、木果镇、南开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为水城区行政区域,水城区人民政府驻双水街道双水大道1号。
为什么六盘水市部分行政区划要调整?
六盘水市只有1个市辖区(钟山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且市中心城区主体区域(水城县、钟山区)受行政区划制约,发展势头受限,特别是水城县因管辖区域广、人口数量大、乡镇建制多,导致行政管理跨区域管辖和群众办事不便,行政效能受到影响,钟山区因行政区划阻隔难以向四周拓展。
水城县与钟山区城市建成区虽已连片,但整体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因市辖区与县的建制不同,难以实现统一、规范和高效的规划和建设,难以满足高效的城市行政管理和综合服务功能的要求。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六盘水市决定创建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其中水城县的保华镇、木果镇、南开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以下简称“北部五乡镇”)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脆弱被列为连片石漠化脱贫攻坚协同决战区,明确由钟山区帮扶,但受行政区划的制约,各项工作推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影响?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更好地把六盘水建设成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
一是有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将水城县北部五乡镇划归钟山区管辖,钟山区能分担水城县的脱贫攻坚压力,有利于水城县、钟山区集中精力开展脱贫攻坚普查,进一步补齐短板,提高脱贫攻坚成色。
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
水城县撤县设区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增池扩容,钟山—水城—红桥“三地同城化”优势更加凸显,吸引更多的企业、商贸和项目入驻发展,辐射带动更多人口就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有利于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解决一市只辖一区问题。水城县改设为市辖水城区,可消除城市建设管理因体制不同带来的行政管理障碍,实现中心城区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也解决了一市只辖一区的问题,增强区与区之间的竞争活力,培育了城市发展新动能。
四是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水城县北部五乡镇划归钟山区管辖,并将调整后的水城县改设为市辖水城区有利于中心城区向四周拓展,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对周边人口、产业、资金的吸纳能力,更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城县撤县设区后,市级可以充分利用城区稀缺土地资源,在更高层面上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实现城乡产业有效对接和整合。
行政区划调整后,如何充分释放综合优势?
一是加快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集群效应。
重点加强煤炭、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释放辐射功能。
统筹交通、数字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安六高铁沿线区域经济交流和旅游业发展,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推进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探索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机制,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健全市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提升,进一步释放民生红利。
推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居民医保、民生保障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好干部群众的保障性住房、就业、公共文化等政策的落实,织牢织密民生网底。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释放绿色优势。
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消除市中心城区现有黑臭水体,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生态建设修复,健全联防联治联控机制,协同整治污染,切实解决环境问题。
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统筹城乡资源,持续优化聚合各类要素,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带动周边区域创新的强大动能,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协作,更好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