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从施秉县“申遗办”获悉,近日,国内外专家在云台山区域徒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活动,为云台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指路”。
“地貌回春”
据介绍,本次到访施秉的专家有国际地貌学家协会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家洞穴协会终身会员保罗·威廉姆斯,“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报世界遗产咨询专家组组长、昆明理工大学博导梁永宁教授,贵州师范大学陈浒教授等。考察期间,专家们到达的景点有黑冲、杉木河、石桥等。
在考察中,保罗·威廉姆斯一行从黑冲景区进入杉木河,两景区之间出现了非常陡峭的斜坡。“这种地势骤降的现象在地质上叫‘地貌回春’现象,这种“地貌回春”的演化过程满足了申遗第八条的标准(记录地球变化历史)。”保罗·威廉姆斯说,这种现象不仅施秉有,其他地方也很常见,施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出现在白云岩上,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到石桥、小屯考察时,保罗·威廉姆斯赞叹不已,因为这里分布了大量的,种类不同的生物,其中一些物种只有在白云岩上才能生长。专家们认为,云台山有保存有极好的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也极其明显,符合申报自然遗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标准。
专家建议
考察线路要劳逸结合
考察后,威廉姆斯指出,施秉喀斯特当前仍存科学研究力度不够、保护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应该设法加强。
梁永宁教授主要是对世遗中心专家实地评估线路进行再次审查。他说,要争取在有限的考察时间内最好地展示遗产价值的精华,精心选择一条令人感觉流畅自然又能劳逸结合的考察路线,通过轻松的旅程展示其美学景观价值。他建议,考察时间要合理安排,要通过多次模拟,尽可能将时间误差控制在半小时内。要有陪同考察的地质地貌、生物生态、景观等方面的专家队伍随同解说,提供详细的文字、图表以及多媒体展示厅的介绍信息。
据了解,2007 年,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以及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鉴于施秉县云台山景区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其独特性,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施秉县云台山景区被列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地之一。
今年1月28日,我国政府以国家名义将施秉云台山“申遗”的文本向世界自然遗产联盟提交,该联盟通过评审和论证,于3月6日作出回复,称文本已通过验收,云台山获得了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资格。
目前,根据世界自然遗产联盟的要求,施秉县开展了对云台山的环境(包含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整治,整治工作截止的时间是今年9月份,整治通过验收后,世界自然遗产联盟预计在2014年4至6月份对施秉县申遗事宜进行审议,如果通过审议,那云台山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如果审议未获通过,施秉云台山将永远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