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黔东南,大家都知道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说起黔东南的美食,你知道的想必就是“酸食文化”。当地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但今天小编要给你介绍的不是黔东南的美景,不是黔东南的酸食文化,而是让你叹为观止的黔东南美食五大怪。
黔东南美食五大怪:牛羊瘪、老鼠肉、猪小弟、便便鱼、红肉。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顶级吃货,并想要挑战你的味蕾极限,那么跟着小编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牛羊瘪
具体解读:用牛、羊胃中消化液制作的美食
流行地区:榕江、从江、黎平一带
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瘪”的制作是将牛羊宰杀后取其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胆汁及佐料花椒、生姜、香草等,放入锅内煮沸,文火慢熬,过滤回锅加入食盐、葱蒜、辣椒即成。可以将肉放汤中一起煮食,也可以“瘪”作盐碟,用煮熟的牛肉、羊肉蘸着吃。瘪有汤锅与干锅之分,即火锅汤汁的多少。汤锅牛羊瘪比较鲜嫩,而干锅牛羊瘪香味更浓郁、热烈。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侗家人制作牛瘪一般都会在杀牛前,首先给牛喂些牛爱吃的中草药—像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 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等和一些新鲜的鲜草,喂半小时左右再把牛杀了。
瘪,这个名词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属于音译。这道菜是贵州省黔东南人的一道深受喜爱的菜,特别是侗族同胞的喜爱。吃过牛羊瘪的人大多都会这样形容这一道菜:“未煮之前臭草味,正煮之时牛粪味,入口之初微苦味,饭后才知菜香味。”
老鼠肉
具体解读:一般制成腊鼠,烹调时黄焖、油炸均可。
流行地区:肇兴一带
肇兴,有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称。除了鬼斧神工的鼓楼群,袅袅动人的琵琶歌,优美飘逸的芦笙舞之外,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还有那鲜为外人所知的捕鼠故事。老鼠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美味佳肴、丰厚收入,更是引人入胜的娱乐活动。俗语云:八月禾鼠赛膘猪。秋收时节,谷黄稻熟,果豆丰稔,正是捕鼠的最佳季节。是时既可以捕获肥壮的硕鼠,又可以保护庄稼。如果你这时候来到肇兴,随时可遇携带各种捕鼠工具的人出入于山野田园。
肇兴人捕获老鼠后,一般先用篝火燎去身毛,用小刀刮干净皮子,再开膛破肚掏去肠肝肚肺,抹以食盐烤干或阴干,制成腊鼠。肇兴侗族同胞善于捕鼠当与古代百越民族喜食鼠肉和这里的自然环境有关。肇兴两面高山,中部低凹,呈梭形。山间林木茂密,竹草丛生,盛产水稻、红薯,适于老鼠繁息。世居于此的侗族同胞们一方面继承了先民们食鼠肉的古风,另一方面为使庄稼免遭践踏,所以捕鼠之俗经久不衰。
鼠肉的烹调方法主要有黄焖、油炸、宫爆等,虽然工艺各异,但诱人的香味却相同。随着鼠肉的俏市,秋收至春节前,肇兴的老乡们外出捕鼠四五趟,每趟平均五六十公斤。每到秋季,黎平县城、肇兴乡场都有许多餐馆经营鼠肉,光顾者络绎不绝。
猪小弟
具体解读:特色烧烤内容,公猪生殖器
流行地区:凯里、榕江一带
在黔东南凯里、榕江一带人们喜食一种特色烧烤,那就是“猪小弟”。猪小弟烧烤,兼得岳阳烧烤与长沙杀猪菜之美味,为炭火方盘烧烤而成。味颇美。
在黔东南,凯里、榕江一带的夜市都颇具规模,夜市上不仅有烤鱼,臭豆腐,酸汤粉等特色小吃,更有“猪小弟”烧烤。在黔东南,“猪小弟”与酸汤鱼齐名,“猪小弟”,顾名思义就是公猪生殖器,一般都是搭配黄喉、肚条、天庭、蔬菜、花生炒成一份,装在铁盘子端上来。桌子上开洞,下面放置炭火,边烤边吃。在黔东南凯里、榕江一带,每天晚上的烧烤夜市摊,客人络绎不绝,一般晚上10点之后可谓人声鼎沸。大多都是为“猪小弟”慕名前来。
猪鞭做烧烤内容,既可以吃到软糯的口感,也可以做成像干烧猪蹄筋一样的口味,就看每家烧烤摊的老板擅长做什么口味的猪小弟烧烤了,当然,也可根据客人的口味来做适度的调整。
便便鱼
具体解读:一种被戏称为“吃大便长大的鱼”
流行地区:覆盖广泛,黔东南大多村寨都有
贵州一些少数民族的房屋建在水池上或池塘边,无厕所,有时人或家禽在水塘的板子上拉屎,然后便便就噗通噗通掉进水塘,水塘里的鱼闻之大喜,争抢来吃。吃便便的鱼长得又肥又大,十分可口。因此戏称“便便鱼”。不过大家似乎并不介意,反而大打“便便鱼”的广告。其实,这只是一种调侃的说法,实际上粪便是肥水用的,它提供了给水中各种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的养料,鱼是吃这些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的。
在黔东南,大多数人爱吃鱼,但各民族烹调制作鱼食的方法不尽相同。在众多风味鱼食中,以侗族、水族和苗族烹调制作的味道最佳。
侗族的鱼食,以腌鱼和烧鱼见长。捕鱼后,先将鱼用净水养半天,让鱼将泥水吐净后,剖开,去内脏,放盐腌制一两晚,再洒一些米酒拌匀。然后将蒸好的糯米饭以及辣椒粉、花椒粉等佐料,按一层鱼一层糯米饭以及佐料的顺序往桶里放,最后倒进少许甜酒汁,加上盖板封盖,并用大石头压在板上。三四个月后,取出,用菜油将鱼煎黄,其味酸甜,香辣可口,这就是侗族腌鱼。在榕江,以寨蒿的腌鱼味道最佳。侗乡腌鱼的历史悠久,传说曾作过“贡品”,现在州内外也享有声誉。
红肉
具体解读:煮熟的猪肉拌生猪血
流行地区:整个黔东南,乃至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红肉又叫“紫血肉”。在贵州黔东南的侗族村寨的村民,逢年过节都要制作一道传统的风味菜,说起来,这道菜的原料并不稀奇,就是我们常见的猪肉,但是他们制作这道菜的方式一定是大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那就是煮熟的猪肉拌生猪血,而且吃的时候容易吃得满嘴血。
首先,师傅把熟猪肉和内脏切成细条,把在文火上烤制的香料捣碎,最后将整盘生猪血直接倒进已经熟了的肉上面,加上香料经过充分的搅拌后侗家红肉就可以上桌了。虽然“侗家红肉”的制作过程有点匪夷所思,但它有着特殊的保健功能,因为生猪血中含有高铁质,具有清肺的功效,而其它的香料则有健胃的功能,所以经常吃红肉的人很少有胃病和肺病。
现在“红肉”已经成为侗族人的最喜欢的一道民族美味,逢年过节或是有朋自远方来,侗族人都一定要烹制这道菜色款待亲朋。不过对外乡来说,品尝这道佳肴看来还需要多一些的胆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