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硕果。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老杨的7个蓝莓基地,平均每个基地负责采果剪枝的就有30人,每人一天工资60元,另算加班费。多年来他从不拖欠工资,对于自己能提供的帮助也从不吝啬。在老杨身上,完全看不到一个老板的架子,大家都不叫他杨总,那样反而显得别扭。
2009年,老杨的蓝莓树第一次挂果就结出了10吨鲜果。2010年,产量达50吨,2011年产量达100吨。看到老杨的蓝莓种出了希望,农户们都决定甩开膀子跟着老杨一起干。
“大家不要怕,种出来的蓝莓卖不出去,我负责收。种的人越多,才能形成一个产业。我一个人微不足道,要靠大家一起才能让麻江蓝莓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干干脆脆的几句话就让农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作为杨鹤亭公司的老员工,王庆从2006年开始就为老杨的蓝莓基地做种植管理。如今他作为公司的生产管理部经理,负责管理老杨的全部蓝莓基地。
王庆刚毕业那会儿,正巧碰上老杨刚来麻江种蓝莓,因为学的就是果树种植专业,有技术有理想的他被县果品办推荐给老杨,一干就是8年。
“感谢老杨当年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跟着他我还学到很多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经验。”作为老杨的得力助手,依靠老杨的公司平台和市场客源,王庆做起了蓝莓销售经纪人。
“如果你家蓝莓销不好,就去找王庆。”果品办的龙晓波对记者说。
王庆在老杨的带动下,成为第一批种植蓝莓的排头兵。从2009年到现在,他发展了100多亩的种植面积,还注册成立了小微企业。靠搭上老杨这班车,王庆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和王庆一样被带动起来的农户还有很多。早年,龙山镇共和村改江组的田如莲在老杨的公司干活,而丈夫龙国本在外打工。持观望态度的员工们看到老杨的蓝莓确实有销路,并且在老杨给予保价收购的承诺后,大家都先后自发种起了蓝莓。
“有了蓝莓就可以在自己门口就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不得不说,我们的生活在种了蓝莓后彻底改变。”龙国本对于蓝莓带来的收获乐得合不拢嘴。
住上了两层小洋房,荣升“双车户”……70亩的蓝莓地每年能给这个小家带来16万元至17万元的收入。他们还发挥连续带动效应,带动周围的60户农民种起了蓝莓。
以前我们都怕种了蓝莓卖不掉,如今每到盛果期,从贵阳、重庆、广东等地慕名而来游客比比皆是。“我们的鲜果卖都不够卖,还得去老杨那批发呢。”
“我现在打算搞个蓝莓农家乐,村里好些家都在搞了,生意红火的很,没想到种蓝莓还可以拉动旅游。”田如莲笑眯眯地跟记者描绘着她的蓝莓规划。
做强蓝莓精深加工
“麻江使我的蓝莓事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从宁波来,麻江是宁波的对口帮扶地,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责任。”杨鹤亭的蓝莓事业有了收获,更让当地农民得了实惠。
为了蓝莓的收购、冷藏和销售,杨鹤亭注册成立了“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甬黔食品有限公司”,新建了蓝莓速冻、加工流水线一条,500吨冷库和100吨的保鲜库,为收购、冷藏、销售农民的蓝莓果提供物质基础。
2013年,由于蓝莓散户对市场掌控不当,麻江县的蓝莓果在某一段时间突然产量暴增。老杨跟农户建议,来不及卖或者卖不掉的果子可以放在我的冷库,等到市场好了大家再一起找销路。
几年前,老杨还做起了蓝莓深加工,利用在宁波食品厂的生产线,先后推出了蓝莓果汁、蓝莓果酱、蓝莓果脯等系列产品,并与贵州大学开展合作,为蓝莓红酒、蓝莓白兰地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4月18日,老杨在麻江县的蓝莓加工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最好卖的蓝莓汁一个月销量可达4至5万瓶,公司一年的销售额达500多万元。老杨表示,要把在麻江的公司本土化、规模化。要把浙江的产业带到贵州来,要多培育麻江本地的管理人才,将来把自己的工厂交给年轻人管理。
老杨敢想敢做,一心创业,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推动成立麻江蓝莓协会和农民合作社。
10年时间,老杨把心驻在了蓝莓地,把家安在了黔东南,把麻江人当做自己的乡亲。夫妇俩也成为新贵州人。
链接
目前,麻江的蓝莓种植面积达4.7万亩,参与蓝莓生产种植的企业有32家。全县成立了1个蓝莓产业技术协会、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600多户农户种植蓝莓,4000多户群众受益。2014年挂果面积达1.8万亩,产量达2400吨,实现鲜果产值7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