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式。 刘鹏 摄
莫厌学是丹江镇水电村人,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说,目前村里会芦笙制作技艺的只有7人,而雷山方乡的高排芦笙只有他1人会制作。相比30年前每个寨子的人基本都会制作大大小小芦笙来说,芦笙制作技艺正面临失传危险。
莫厌学说,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现代人对于芦笙的认识和熟知度的减弱,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制作芦笙的经济效益低,远比不过外出打工挣得多,所以,更多的年轻人不愿学生这类技艺。
“我希望能多举行这样的展示活动,以及新办一些吹芦笙比赛,让传统芦笙得到更多人的认识,使之成为商品、艺术品,能有市场,也就刺激更多的人们学习芦笙的制作”莫厌学说。
“苗年主要是庆祝丰收,召集我们亲朋好友来一起过年。”杨耀奎说,同时,苗年节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银饰、服饰来展示,通过这样方式传承我们民族文化,把我们好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次的非遗展示的活动,主要目的也就是向全国各地人们集中展示这些县级、省级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熟知和关心这些非遗项目,能让这些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据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珍贵的“非遗”项目,雷山县建立了“非遗”申报工作机制,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名录目前。目前,拥有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苗年、苗绣、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鼓藏节、仰阿莎和苗族贾理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余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国获得国家非遗文化项目最多的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