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两地进入协作共赢新阶段
生产性服务业合作需求急迫
贵广高铁开通后,黔东南州成为两广入黔的第一站。迈入高铁时代,黔东南州将怎样把握高铁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同为高铁沿线城市的佛山,又存在哪些合作空间?
为此,南方日报记者对黔东南州发改委副主任龙胜良、工信委投资科副科长万晓民进行了专访。他们表示,进入高铁时代,黔东南州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合作应该在产业生产链条进行分工合作,协作共赢。同时,他们也欢迎珠三角企业来黔东南投资。
南方日报: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贵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与广东、广西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拉近。现在,在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景点,说着粤语的广东游客随处可见。作为两广入黔的第一站,黔东南州将如何把握“高铁经济”带来的机遇?
龙胜良:贵广高铁途经我州黎平、从江、榕江、丹寨四县,这一带是世界上侗族人口分布最多且最集中的地区,并拥有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而且,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仅药用野生植物就有400余种。此外,我们在金钟、洛贯和黎平省级经济开发区初步建立了以林产工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配件、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高铁开通后,构建了与广州2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大红利和大合作时代。
针对以上优势,我们未来将重点展开四项工作,争取在2020年时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实现旅游总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左右;第二,强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第三,实施农业“6个100万工程”。全面推进精品水果、商品蔬菜、中药材、木本油料、特色养殖、稻鱼生态种养等绿色生态“6个100万”工程任务,到2020年,生态农业总产值争取达到500亿元。第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打造产业承接地。到2020年,特色现代产业增加值争取达到500亿元。第五,打造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洛贯新区开发,打造洛贯中心城镇群,城镇人口达到100万左右,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南方日报:过去,黔东南州与珠三角地区的商贸往来主要靠水运。现在,乘坐贵广高铁,从黔东南州到广州只需两小时。在你看来,进入高铁时代,黔东南州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万晓民:广东是我们劳务输出的一个重要地方,很多返乡创业的本地人,之前都有在珠三角地区历练过,并且有了一定资本的积累,这也是一种技术、资金、先进理念的转移。
事实上,针对佛山的优势产业,例如家具、陶瓷等,黔东南州都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与之对应。高铁开通后,我们希望能更好地承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是两地在之前的合作基础上,协作共赢,追求共同的利益目标。
首先是产业合作,两地就某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合作。比如说家具制造,可以将设计中心放在广东,将生产环节放黔东南。其次,是资源合作。我们这边林业资源丰富,可以将家具制造的粗加工环节放在黔东南,精加工放在广东。还有一种,是纯资本合作。两地企业合作进行投资。
事实上,通过近些年的发展,黔东南州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十分急迫。而广东在这方面十分发达,有很好的技术和经验。所以,下一步我们希望能与广东的企业、机构在生产性服务业上有进一步合作,以提升黔东南州的工业水平。
南方日报:佛山是一座传统制造业大市,同时它也是贵广高铁的沿线城市之一。结合黔东南州的自身优势,你认为未来两市之间存在哪些合作空间?
龙胜良:区域经济的聚合与联动,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显著特点。而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的提出,便顺应了这一趋势,也为黔东南州与佛山市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根据两地的优势和产业结构,我认为接下来两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合作空间。首先是旅游合作。两地可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共同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其次是商务合作。两地可建立部门互访机制,共同搭建对外招商引资平台,引导两地企业互相交流合作等。
此外,在生物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两地均存在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