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八天,被誉为“中国侗族大歌之乡”的黔东南州从江县小黄村,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传歌节”。节日期间,除了唱侗歌、演侗戏、吃相思等传统活动,来自贵州、广西、湖南的数十支侗歌队也将放歌小黄村。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之称。近些年来,借其独特的、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千户苗寨、镇远古镇等地已成为外省游客的热门之选。然而,在州政府附近用大众点评搜索食肆,显示结果却寥寥无几。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虽已名声在外,黔东南州仍似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黔东南州需要有勇气的拓荒者。”约90分钟的座谈中,黔东南州工信委投资科副科长万晓民表示,当地政府接下来将着重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产业集群,同时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在这块GDP仅为佛山十分之一的“处女地”,南海如何从中挖掘机遇?
“百节之乡”呼唤“拓荒者”
到访黔东南时正值雨季,虽然天空飘着细雨,高铁凯里南站依旧人声鼎沸。站外,出租车司机早已等候多时。“去千户苗寨么?”当地司机深谙“路数”:原来,高铁乘客中大部分是外地游客,且多奔着苗寨而来。于是,几句攀谈下来,一大波出租车便扬长而去。
黔东南州全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侗族分别占当地总人口数41.57%、28.99%(2012年数据)。除苗族、侗族外,黔东南州还聚居着布依族、水族、瑶族等30个少数民族。近些年来,借助独特的、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等地逐渐成为外地游客的热门之选。“去年,我州共接待了游客39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53%。”黔东南州发改委副主任龙胜良介绍。
虽然旅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当地的消费环境与生活配套还相对落后。在州政府附近,记者用大众点评搜索当地食肆,显示结果却寥寥无几。即便是在州首府——凯里市的中心商圈,也几乎没有高楼大厦的踪迹。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黔东南州仍似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黔东南州2014年生产总值为701.71亿元,仅为佛山的十分之一。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精明的商家早已在此嗅到商机。在凯里市区的公交站,硕大的碧桂园楼盘广告格外引人注目。据悉,今年7月,碧桂园控股云贵区域凯里公司与凯里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总投资为20亿元的大单。协议明确,碧桂园集团将在凯里打造一片具有苗侗旅游特色的滨江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
“高铁开通后,不仅许多外地老板主动来这里参观、考察。就连高铁沿线地区的媒体都来了好几拨啦!”万晓民坦言,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工业“拓荒者”来到贵州,从而催生了一批铝化工、石油销售和水泥产业等资源类产业,“现在,我们需要第二批拓荒者。”
两地交流合作 民间先行先试
事实上,黔东南州与广东的交往由来已久。
约一百年前,贵州第一辆汽车便由广州经水路发出,沿珠江流入都柳江,从黔东南州榕江县上岸后至贵州。黔东南州林业资源丰富,长期与广东有合作来往。“解放初期,我们还是以卖原木为主时,就走都柳江-西江,通过水运的方式将木材销往广东。”万晓民称。
改革开放后,广东便成为黔东南州劳务输出大省。据从江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德军称,目前,从江县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外打工,其中又以佛山南海为主,“很多本地人去南海从事五金行业,回来都会一口流利的粤语。”
万晓民表示,很多回乡创业的本地人,大多都在珠三角地区历练过,并攒下了第一桶金,这其实是技术、资金、先进理念的转移,“因此,像陶瓷、家具等佛山的主要产业,我们这边很早便有了相应产业基础。”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第二大产销规模的专业生产医疗压缩机及制氧机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广顺集团很早便看中了黔东南的商机。2012年,总投资6.5亿元的广顺集团子公司——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炉碧经济开发区,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在吴全看来,黔东南的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可将基础性生产环节转移过去。
除了担任广顺集团总裁,吴全还是广东省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据悉,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先后5次组织企业到凯里考察,并最终与凯里市签订了关于在炉碧经济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的《投资协议书》,签约资金18亿元。2013年10月8日,凯里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式奠基。
“我们的珠三角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就是以全世通为重点。今年装备制造产值超过60亿元,到2020年希望产值达到200亿元。”万晓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