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南部壮族大歌生态文化研究—以加榜乡下尧村为例》课题,于2012年12月5日被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该课题是2012年9月,由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主任朱亚禄副教授、从江县民宗局局长熬家辉、从江县民宗局民族文化专家韦德怀及加榜乡党委委员黄海生、加榜乡纪委书记欧光亮组成调研组,深入加榜乡下尧村调研,精心收集资料,共同完成的课题。
壮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原生态文化艺术,已有600年的历史。以加榜乡下尧村的壮歌为例,壮歌壮语中称为“毕”,有多声部大歌和单声部民歌两类,大歌又分赞美歌、长恨歌、怀祖歌、祝寿歌四种多声部歌曲,其和声与自然融为一体,美妙动听,是继侗族大歌之后发现的有一民族复调音乐。单生部民歌分为酒桌情恋歌、递腮歌、迎送礼仪歌、午夜琵琶情歌、梁山伯、祝英台念诵歌和十一律歌六种,有歌词押韵,音律规范,曲调动听的特点。壮歌格律很讲究,有五律、七律、和十一律三种,通常八句,前四句为母歌,后四句为子歌。母歌唱完接着唱子歌,每两句子歌又搭配两句母歌。
据悉,2013年7月11日到14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朱亚禄、贵州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吴培安、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潘明栋,到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进行开展第三阶段壮族大歌调研。朱教授表示,将尽快出调研成果,撰成调研报告,让从江县加榜乡壮族大歌走向全国。
加榜乡下尧村壮族大歌生态文化研究课题的成功申报,一方面从学术上去探讨和界定壮族大歌的概念,填补省内外该课题学术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丰富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壮族大歌灭绝的严峻趋势,得已解决,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壮族大歌进行研究。2015年9月20日《贵州从江南部壮族大歌生态文化研究—以加榜乡下尧村为例》课题结题,又是近年来加榜乡继加榜梯田开发之后的另一个闪光点,为加榜乡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