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占里侗寨的歌师在教孩子唱侗族大歌(记者 郝迎灿 摄)
“少数民族非常淳朴,甚至晚上睡觉夜不闭户。现在去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多,挣了钱回来就要改造房子,有的还学城里人装不锈钢护栏、防盗门窗,让人哭笑不得。”黔东南州住建局局长吴春说。
面对政府部门的“围追堵截”,村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防火。“传统侗寨都是木质结构,防火压力大,小黄每年发生十几起火患,成灾的至少三起。”高增乡党委书记梁述珩说。在小黄所在的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建筑几乎全部为木质结构,防火等级低,近10年,发生火灾716起,受灾5583户,烧毁建筑528600多平米。
让人更为忧虑的是,处在边缘位置的传统村落的衰败。剑河县柳川镇巫泥村,这个去年才通水泥路、自来水的深山苗寨,虽然人均耕地不到半亩,但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处于撂荒状态。“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老支书杨昌辉说,“巫泥,污泥,就是一个很脏的地方。”泥泞到的道路、遍地的垃圾、村中篮球场杂乱堆放的沙石,至少在一个外人眼里,这和一个普通的“空心村”没什么两样。
而黔东南全州276个传统村落,相当部分都面临着类似的窘境。“大部分村落均匀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青壮年外出务工,生产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保护村落的主体流失,村落破败严重。”吴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