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一景(记者 郝迎灿 摄)
整合资源向传统村落倾斜,以有限的资金做更多的事情,正成为当地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前年省政府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分别制定了小康路、水、房、电、讯、寨等行动计划,通过资源整合向传统村落倾斜,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吴春说。
在政府之外,还有社会的力量。2014年,黔东南引入腾讯基金会在黎平县铜关村试点实施“为村”计划,用互联网乡愁的方式探索乡村发展新方式。
穿过铜关村阡陌纵横的田间小道,在一块三面环水的坝子上,与周围山水居民融为一体的“侗族生态博物馆”便映入眼帘。博物馆由腾讯基金会耗资1500万元,动员村民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修建,由 19栋木质吊脚楼组成,包括侗族大歌音乐厅、戏台、民俗文化展示厅等区域。
“铜关生态博物馆就像一所文化学校,它致力于借助互联网的媒介与渠道力量,探索让乡村的人文与自然生态产出最大价值的可复制模式,架起侗族大歌对外传播桥梁,让更多人知晓和喜爱它,让侗族文化更好地被世界认识,也使乡村经济得到更好发展。”腾讯企业社会责任总监、“为村”项目负责人陈圆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