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农民登台唱响“天籁之音”
音乐剧《嘎老》围绕男女主人公寻歌之旅展开,通过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侗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碰撞,展示出侗族音乐的魅力,并诠释侗家人“没有什么比唱歌更重要”的精神追求,还原侗家人与世无争、和谐家园的文化空间和风土人情。
“嘎老”侗语意为“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在侗族村寨的鼓楼正式对歌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歌。侗族人似乎天生就是音乐家,以《嘎老》这部剧来讲,参与演出的演员有90%是来自贵州侗寨里的农民,他们之中年龄最长的有7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6岁。他们有些人可能从未到过省城,也没见过现代的舞台,更没听说过什么是音乐剧,但是祖辈相传的侗歌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天生的音乐家,仿佛他们就是为了侗族音乐而存在的。这是他们首次在舞台上用“剧”的方式唱响“天籁之音”,就是在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生活场景。
音乐剧《嘎老》消除观众距离感
《嘎老》艺术总监杨小幸认为,“在大家高度认同原生态音诗《嘎老》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同时,如何使之“留下来、传下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原生态的《嘎老》也阻碍着《嘎老》的广泛传播。庞大的原生态演出队伍、难以突破的语言障碍、外人难以模仿的演唱技巧、普通观众难以理解等客观因素。也就是音诗《嘎老》让非侗族观众听不懂,如何消除观众与演员(或者说与侗歌)的距离感是音乐剧《嘎老》尝试去改变和突破的重要方面。如何更好地以侗乡土生土长的农民来演绎原汁原味的侗族音乐,用音乐剧的形式来传播一个民族的声音、是我们必须去思考的。”
据了解,《嘎老》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和榕江县人民政府联合制作的大型音乐剧,是贵州开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