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的麻料人民。
精美的苗寨手工银饰品。
12月15日,贵州雷山麻料银匠村召集28名新老银匠汇集一堂,在雷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扶贫办、西江政府及驻村干部的指导下,举办雷山县2015年“雨露计划”基层组织人和致富带头培训”班。
据悉,该村本次的培训班主要内容为:抱团复兴麻料兴盛的银饰产业、互联网+银饰产业、古老银饰工艺培训、银饰新工艺探讨、银饰品包装与销售等,此次培训为期14天。
“在这里,男人不是银匠那是可耻的。”麻料村委会主任李玉昌说。
麻料村位于西江镇西北部,村寨主体坐落在半山腰的阳坡上,干栏纯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疏密有致,村寨四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全村170多户人家的村落里,出了近300个银匠。
银饰加工自古就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产品主要有大银角、银帽、银手镯、银项圈、银衣片、银腰带、银戒子、银耳环、银项链、银壶、银碗、银勺等,种类繁多,传统的现代的应有尽有。
这里的银器,都是纯银制作,工艺相当精美。无论是大到1米长的大银角,还是小到毛豆大的银耳环,无不栩栩如生。产品的价格根据用料、大小及工艺难度,大概在三四十元至上万元不等。
光售卖银饰这一项,全村每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年收入在上百万元的有13家,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也有21家。
麻料和控拜、乌高三个村毗邻,三个村都盛产银匠,因此,人们把这三个村合称为“银匠村”。不完全统计,这三个村走出的银匠有1000余人。如今,这些银匠分布全国,在西江、凯里、贵阳、北京、武汉、广东、云南等地,或是自己开银饰店,或帮人加工银饰,把当地银饰工艺带到全国。
七八十年代,麻料银饰产业最火爆,走进村里,到处是“叮叮当当”的捶打银饰声,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福建、浙江一带模具银饰的兴起,这里手工银匠受到冲击,至少一半的银匠破产。
2000年后,随着雷山县旅游的兴起,这里的银饰加工产业重新兴盛起来,但这次的兴盛,是银匠走进全国各地景区驻扎,而原来村里热闹的银饰加工景象化为历史。
“虽然我们村现在100多名银匠在全国各地发展得不错,但大家都是背井离乡,有很多土地荒芜了,村里出现了留守儿童和老人,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号召大家回到村里抱团发展村里的银饰产业,把原来零碎的分散的没有组织的银饰加工业抱团搞成集团产业,统一打造品牌,让大家回到村里能一样发家致富。”麻料银匠协会会长黄光勇说。
如今,通往该村的“雷西”柏油县级旅游路铺油完毕,麻料银匠村的银饰复兴梦也许就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