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苗族传统姊妹节是以青年男女物色对象、结婚生育为目的所过的节日,台江各地的姊妹节不仅在名称上有所区别,而且各地举行节日的时间也不相同。井洞塘苗寨是在二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姊妹节,受施洞苗族绣娘朋友吴晓莉的邀请,我们一行驱车赶到井洞塘苗寨过最后一天姊妹节。据说第二天是最热闹的,吴晓莉的姐姐嫁到井洞塘,她正好去看她姐姐,她侄女早已经提前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苗家饭菜,热情好客的苗族朋友自然又是少不了地道香甜的苗家糯米酒。
我们在吃饭间,寨子里的女性都已经在开始精心的梳妆打扮,为下午的盛装踩鼓准备。参加姊妹节踩鼓的苗族盛装的梳妆打扮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苗女盛装时所佩戴的银饰重达5-10公斤,因为其头饰、耳环、排圈、胸牌、背挂、手镯和服饰上的泡钉等全是银的,需要母亲和亲戚(必须是女人)一起配合,耗时一两个小时才能妆扮完成。 据说,在姊妹节这几天里,附近的村寨都会集中来井洞塘进行踩鼓、游方、唱歌、讨糯米饭等活动,村寨里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以及村寨的亲戚朋友都会回到村寨来参加隆重的姊妹节活动。节日前几天,姑娘们开始到山上采摘姊妹花和一些树叶回来泡糯米,等到节日那天,煮好黑、红、黄、蓝、白五色的彩色糯米饭,等待心仪的男孩子向自己讨要糯米饭。无心仪对象的则通过对歌等形式相互认识和讨要糯米饭。姑娘给小伙赠送的不仅仅是五色的糯米饭,糯米饭里会根据女孩对男孩感情的深浅程度,放置松树叶、包谷须、筷子、大蒜、辣椒等。小伙子看到姑娘送的彩色糯米饭里相应的放置物就知道应该回赠姑娘相应的物品,节日里还要举行抓田鱼、对歌、踩鼓、斗鸟、游方、拔河等活动。
酒足饭饱,我们来到热闹喧嚣的踩鼓场,踩鼓场中,俊俏的苗族姑娘和妇女穿戴着挂满银饰的漂亮盛装在踩鼓场上围成几大圈翩翩起舞,四周站满了围观的群众,场面热闹异常。我观察此舞蹈其实很简单,我认真看了一下,其中有一组舞步是这样的:随着鼓点,右三步、左三步、前三步、退三步、右三步、左三步;右旋转慢四步(完成360度);接着右三步;然后左转180度,左(慢)、右(慢)、左三步,接着右转180度,右(慢)、左(慢),就回到原来的方位。但大家都逆时针前进了一段距离。下面又开始重复,手是随步伐自然摆动,舞蹈没有巨烈的动作,这可能是穿戴银饰太多太重了,整个身体和头都不能随意活动,她们化妆好以后连车都不敢坐,一切所需物品都是母亲在近旁代劳。即使要坐下休息,也必须有高方凳才能坐下。
踩鼓舞来源于踩鼓节,踩鼓节是贵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苗族认为用大牯牛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灵魂居住的地方,是一个血缘家族的纽带和象征。这种祭祖仪礼包括宰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宗教礼仪。祭鼓,源于苗族女性始祖妹榜妹留最初是从枫树木蕊里孪生的,由此苗族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一种转移,而枫木牛皮制成的木鼓就是祖先之灵的归宿这所,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唤醒祖先的灵魂,因而祭祀祖宗需用宰牛祭鼓的方式来表现。而现在的踩鼓已不仅仅是祭祖,增加了青年姑娘亮相、展示自已的活动。在这一天,母女总是倾其所有最好的衣服和银饰来打扮姑娘,当心仪的小伙子看上后,再作进一步的交往。
我一直穿梭在踩鼓场中不停地拍摄,苗族姑娘和妇女们绚丽而奢华的服饰吸引着我情不自禁地不停按动快门,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下午六点过,我们只能提前告辞。因为吴晓莉要赶回凯里,我们也要回台江,晚上井洞塘的文艺晚会我们就欣赏不到了,听吴晓莉的侄女说晚上还有苗歌比赛,我们只能带着遗憾依依不舍地和井洞塘村民们告别了。台江的苗族村寨真不愧为是歌舞之乡、节庆之乡,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真是高高!我们赶回台江已经是晚上快八点了,踩鼓场的鼓点声和盛装的银铃声依然回荡在耳边,此时,似乎苗歌声也一同飘荡在我的耳际......我肯定还要再去井洞塘补回我的遗憾的!
2017年3月14日晚郑波于台江
链接: 台江县施洞镇井洞塘村位于清水江畔,西与施洞镇平兆村接壤,北与施秉县六合村、冰洞村毗邻。由原井洞塘村、猫鼻岭村合并组建的新村,辖9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593户,2743人,全部为苗族人口。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县城49公里,距凯里市74公里。全村共有593户2743人。其中耕地面积1449亩,森林覆盖率为70%。
井洞塘村依山而居,沿水而建,依山傍水,风景美丽,民族风情纯朴、浓郁,具有得天独厚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位置。井洞塘村是苗族聚居的古老村寨,从远古至今敬老爱幼,艰苦创新,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一直延续下来,一代接一代传递着民族的美德,苗族的节日是展示苗族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让世人了解和喜爱的最好机会,每年的主要节日有:农历十月苗年节、“二月二”敬桥节、农历二月十五的姊妹节、“九月九”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年的二月十五的姊妹节,井洞塘村都会举行篝火晚会、篮球竞赛等,届时全村外出务工的游子们都回家欢度,寨内一片欢腾,欢歌饮酒,畅谈着各自的理想抱负,古老的铜鼓、激越的飞歌和热情的舞蹈越来越被世人所喜爱。保持着数百年的传统建筑物和风格,保持民族特有的传统生活习惯和风俗,井洞塘村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井洞塘村主要以木质结构房屋为主,房屋依山而建,俗称吊脚楼,一般分为3层,最下面是用于喂牲畜、厕所,二层是居住和会客用,三层是存放谷物和客房用,一般一栋楼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木房经久耐用,一般可用三百年,有冬暖夏凉的优势,最大的缺点是不防火,所以该村有防火节,用来提醒男女老幼加强对火灾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