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积极探索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全力打造三大“非遗文化+”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他们打造“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业有机结合,在飞云崖、谷陇苗族银饰街、重安传统村落建立苗族刺绣、苗族银饰、蜡染、苗族泥哨博物馆。在重要法定节假日,组织各类各级传承人和苗、革盛装队伍到旅游景区文物景点进行展示展演,打造一条“非遗+旅游”的特色旅游路线,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至目前,通过非遗项目提高旅游业增收3.6亿余元,带动地方经济增长5亿余元。
他们打造“非遗文化+文创”销售模式。
通过“文化挖掘、公众教育、融合创新、市场联结”,以文创为表现形式,把苗族银饰、蜡染、刺绣、农民画等传统技艺与时尚潮流设计相融合,联合设计院开发出香囊、丝巾、服饰、包包、壁画等民族风文创产品,并与50余家企业合作,以直播、直供经销点等销售模式,以点带面,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成为非遗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目前,通过订单直供的方式销售各类文创产品50余万件,累计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他们打造“非遗文化+新媒体”宣传模式。
不断探索“电商+非遗”的创新模式,先后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等30余个电商平台展开合作,通过行业联合指导、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文创产品打造等举措,推动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和可持续发展化。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各类社交媒体与平台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非遗文创产品宣传。
2021年上半年,黄平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非遗文化宣传快闪视频作品1部,进行网络直播4场,通过“抖音”发布视频95条。
至目前,已有511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中,成立苗族刺绣工作室50余个、苗族银饰制作工作室100余个、蜡染工作室23个、苗族泥哨工作室5个。深受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