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走,到贵州地扪侗寨去过年!

  “地扪”侗语,音意为“泉水不断涌出的地方”,象征村寨发祥、人丁兴旺。

  据当地古歌传唱的内容,唐朝时期就有侗家人在这里居住,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这里还沿袭着几千年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保存着“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

  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有民居、鼓楼、花桥、戏台、寨门等传统建筑以及禾仓群、古井、古道、凉亭等,有传统侗族音乐、侗戏、原始造纸技术、传统纺织印染技术、刺绣技术、传统饮食、特色食品制作技艺……

  地扪寨全村有500余户,2300多口人,全部为侗族,依山傍水而居,是侗族地区民族风情文化保存较为古老完整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村寨……

  在发源于侗戏之乡-黎平县茅贡乡的清水江支流源头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古朴迷人、风情浓郁的地扪侗寨,足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的第二大侗寨,距县城46公里。它与肇兴犹如两颗明珠撒落在侗乡之都黎平的版图上。

  地扪,是根据侗语音译的地名,直译为泉水源源不断的水源头,意译为村寨发祥、人丁兴旺的地方。据地扪侗族古歌的口传,唐朝时期就在此建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相传地扪侗族祖先原生活在珠江下游岭南的水乡泽国,秦汉时期为了逃避战乱,溯江而上,几经迁徙来到地扪这个地方定居后,勤劳耕作,丰产足食,人丁兴旺,不久就发展到了一千三百户,为了生存下来,后才分到茅贡七百户,腊洞二百户,罗大、登岑一百户,因此,地扪为“千三”的总根,至今仍称为“千三侗寨”。由这些村寨的地名就可考究此事。茅贡旧时称为茅洞,茅洞的“茅”侗语指牛粪,即茅洞原为地扪人关牛积肥种田的地方。腊洞的“腊”侗语指摔破,即腊洞原为地扪人携锅在此宿棚种田而不小心摔破锅的地方。罗大侗语谐音指“干田荒田”,即罗大原为地扪人种田因路远干田荒田最多的地方。登岑侗语指田坝脚,即登岑居住在地扪田坝脚的地方。地扪侗族古歌这样唱道:“人口发展落满寨/又愁屋坐又愁粮吃/田地越来越来嫌少/祖分商议分出去/分去腊洞就把高山上/分去茅贡发七百家人丁旺/分去罗大那里荒田真不少/分去登岑就住田坝脚/村村寨寨肥田沃土年年有余粮/四村五寨共条根/千三总根在地扪。”

  由地扪寨分去的几个侗族村寨,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都要聚集到地扪举行盛大的祭祖庆典,年长日久自成习俗,故称此节日为“千三欢聚节”。

  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有:拦路迎宾。后生高奏芦笙,姑娘身着盛装,在寨门设路障唱酒歌迎敬前来参加节日的宾客,其余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夹道相迎,把宾客迎进寨,气氛十分热烈,是侗族最隆重的迎宾礼仪。

  合歌祭祖。寨老举行仪式请“萨”(即祖母)进坛和烧香敬祖后,参加祭祖的人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千三”侗族祖先迁徙、繁衍、生存的古歌,歌声悲壮,震撼人心,场面壮观。

  踩堂唱歌。参加祭祖的人们手牵着手唱赞颂“萨”的进堂歌、季节歌、盘歌、劝世歌、转堂歌等。

  演唱侗戏。出生于腊洞村的侗戏鼻祖吴文彩是“千三”后裔,节日里演唱他创作的侗戏,以示庆贺和纪念。

  斗牛取乐。各寨吹奏芦笙,锣鼓喧天,扛着彩旗,来到斗牛堂放牛打架庆贺节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聚会叙情。人们聚集在各家各户吃“合拢饭”,或在鼓楼、花桥、凉亭里叙旧谈心,开怀畅饮,通宵达旦。

  月堂坐夜。姑娘们三五成群地邀请宾客行歌坐月,唱歌传情,赠物留念,并煮鸡、鸭稀饭吃夜宵。如今这一传统节日已成为领略侗族风情文化的黄金旅游节日。

  发源于该村境内的清水江支流从地扪村寨中川流而过,村子分为五个自然寨,河东是围寨、腊模、得面,河西是寅寨、寨母,寨与寨之间几乎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

  村里的五个自然寨原每个寨子建有一座鼓楼、一座花桥、一座戏台,因为各种原因的损坏,现只修复有二座鼓楼、二座花桥、二座戏台。全村居住的都是南方侗族典型的干栏式木楼。木楼是因地而建,建在平地上的一般都是平地楼,建在水塘上的一般都是矮脚楼,建在坡坎上的一般都是吊脚楼。木楼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了一条条幽深曲折的巷道,并铺设有青石板路通向各家各户。

  地扪居住的几乎都是吴姓族氏,至今还沿袭着族长式的寨老管理寨务民间组织方式。

  现任的千三总寨老有男的四人,女的二人,各寨寨老有二人。寨老都是选举产生,无任期。一般都是年龄在60岁以上,在地方德高望重,对地方事务负责,热心公益事业,并了解和能够传承民情民俗的老人担任。各个寨子是按“聚族而居”形成的,即每个寨子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氏族联合体,本寨内的吴姓不结亲,但特定的寨与寨之间的吴姓可以开亲,并建立有一种传统的婚姻关系,当地叫“结对门亲”。寨母与腊模、得面与寅寨、围寨与腊模相互结对门亲。地扪侗族古歌这样唱道:“分五寨以沟为界/同姓开亲寨与寨成双/寅和得面开成对门亲/模与寨母亲家经常走/剩下围寨无处结/又与模结鸳鸯。”

  地扪积淀着千百年的侗族风情文化,淳朴浓郁,原汁原味。在多姿多彩的古俗民风活动中,几乎都是在有婚姻关系的寨与寨的群体之间进行,“为嘿”(寨与寨之间集体交往走访做客)是各种活动的载体。

  正月间唱侗戏,是一个寨请亲家寨的戏班子来演出,同时请寨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看戏做客,酒肉款待,演出结束后,对方又抬着肥猪来回谢该寨,侗语称为“勿也戏”。

  春节期间新媳妇请娘家客,是请本寨的家族与同伴到娘家来做客走亲,侗语称为“勿也乜”。平时新婚夫妇生小孩请满月客,是请本寨及娘家寨的人都来朝贺,摆酒席众请三天,侗语称为“勿也腊嘿”。

  一个寨子修建鼓楼或花桥,亲家寨要邀请其他的寨子共同来祝贺,侗语称为“勿也楼”或“勿也纠”。春节或秋后放牛打架,是结亲的寨子放牛对打,打输了的寨子要率众抬着肥猪和斗牛的“金牌”-桅杆,吹着芦笙,敲锣打鼓,前往打赢的亲家寨祝贺,侗语称为“勿也神”。在“为嘿”过程中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一个寨子的要到亲家寨“为嘿”,先要到本寨鼓楼集中,在鼓楼里踩歌堂,唱三首萨岁歌,然后绕萨坛三圈,才鸣炮吹芦笙出寨。亲家寨在寨前吹芦笙设拦路酒相迎,双方对歌饮酒后,才齐奏芦笙进寨,进寨后主客一起到鼓楼踩歌堂,唱萨岁歌,最后展开对歌。年轻人对唱情歌,老年人对唱叙事歌、劝世歌等,在酒席间还对唱敬酒歌。在千三侗寨里,无歌不客,无客不酒,“饭养命,歌养心,酒养神”是千百年来的古训。在这些密切的交往活动中,使千三人世世代代相处和睦,团结友善,热情好客,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旋律。

  塘公传说:在地扪寨脚水塘边有一座塘公屋,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护佑千三民众的神-塘公的动听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地扪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长得眉清目秀,知书达理,他把寨上的小伙伴们召集拢来,教大家读书写字,小伙伴们都挺乐意跟随他,称他为小先生。寨上的一千三百户家家争着接他去家里做客,他每天吃一家的,轮完已是三年,但寨上的人们还不知他来自何处,叫什么名字。有一天,小伙伴们问他:“小先生,你跟我们做伴都三年了,我们还不知道你家住什么地方,你叫什么名字呢。”他答道:“我家住在寨脚的水塘边,我姓塘。”从此,大家都管他叫“塘”。

  转眼六七年过去了,塘和小伙伴们都长成了十七八岁懂文化的青年,一年,朝廷科考的消息传来,塘对伙伴们说:“我们这么大的地方,应当出人才,有人到县衙、府衙,甚至京城去做官,为地方民众争光,做点大事才对。”大家都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但提到去京城赶考谁也不敢想,而塘却执意要去闯一闯,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伙伴们,翻山越岭朝京城的方向走去。他风餐露宿赶到京城参加了科考,一举夺魁,考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为宰相。由于他为人耿直,才华横溢,得到皇帝的赏识,民众的爱戴。

  过了三年,塘陪皇帝下到江南出访,他邀请皇帝到他成长的地扪千三侗寨去看看,皇帝问他要走多久,他回答说,骑马要三十三天,走路要烂七十七双鞋。皇帝听后觉得路途遥远,决定不去地扪,但下了一道圣旨封地扪一带的地方为“天府洞”(侗语系好地方的意思),就与塘打道回京城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塘在京城到了晚年,他十分思念地扪和那里的人们,由于忧郁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间。塘因生前不能报答千三民众的养育之恩,他死后便托梦给地扪的寨老,说他的阴魂要回地扪,要他们在寨脚的水塘边建一座塘公屋,他已经划好红线,屋落成的次日午时三刻水塘中冒出三个气泡,他就显灵了。第二天,寨老到寨脚的水塘边看,果然有四四方方的一道红线,于是按梦中吩咐择吉日在水塘边修了一座塘公屋,屋落成的次日午时三刻,全寨寨老围在屋前的水塘边,果然看到了水塘中冒出三个亮晶晶的气泡,化成一团雾气……从此,地扪寨脚的水塘边就有了塘公屋。屋的四周古树成荫,屋底有口清凉的泉井四季长流,前面的水塘深不见底,成群的鲤鱼游弋在水塘中,人们神化说那是塘公的神兵,塘是水塘里鲤鱼的化身。

  自建塘公屋后,地扪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像安泰祥和的世外桃源。因此,千三的人们都把塘奉为神明,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到塘公屋敬供上香,祈求塘公保佑村寨祥和,老少平安。

  千百年来,代代敬仰,流传至今。

  千三侗寨地扪,是一块侗族风情文化禀赋的原生地。

  该村已被黎平县列为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重点村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侗族稻作与祭祀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第九届年会、全国经济广播电台台长会、第一、二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旅游采风活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到该村旅游考察。地扪无愧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典范,无愧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千古闹市坤土阔,文人胸怀纸上做

  士人商埠追利益,道士修身桃花源

  三月踏春蹬高望,烟霞飘渺侗寨门

  地扪侗寨被现代人比喻为当今-唯一现代版桃花源地

  地扪侗寨被美国地理杂志社誉为-时光边缘的村落

  地扪侗寨-全国第二大侗寨

  地扪侗寨

  它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镇地扪村,离县城有35公里,建寨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古称“千三”侗寨。村寨环境优美,一条清澈的小溪由寨中缓缓流过,花桥、鼓楼、亭子,吊脚楼相映成趣。地扪侗寨有三座鼓楼。高的13层重檐,高近30米,较矮的11层,高20余米,相互辉映。鼓楼内雕龙画栋,虬龙盘居,呼之欲出。古老厚重的戏台、横跨于湍急溪流上的花桥5座、身着侗装纯朴而热情的人们、有节奏的捶布声……形成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民族风情画卷,处处显示出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地扪也被称为“千三侗寨鼻祖”,名称由侗族译音而成,意为从地底下冒出源源不断的泉水,古老的人们相信安居于此有山灵护佑,使得人丁盛旺。这里的妇女手工很细,节日盛装最雍容华贵的服饰,银饰。地扪节日众多,传统节日有农历正月初1-初十三(其中的一天)为千三欢聚节,三月三,五月端午节,六月六小年,七月吃新节等。地扪人民尤喜侗戏,每逄春节等传统节日必演侗戏。戏目众多,题材广泛群众唱戏看戏听戏,乐此不疲。

  禾仓之村,禾仓就是粮仓,装稻谷用的,为了防火,防鼠,防盗建在池塘之上,建筑构造与吊脚楼差不多,最古老的禾仓大门有三道锁,外面是明锁,中间是暗锁(古代牢房的锁),里面是密锁,只有主人家知道在哪个位置开。

  登琴:沿着一丘丘齐整的稻田走到与地扪村相邻的登琴村,雨后的登琴百年粮仓群沐浴在青灰色天空下,静谧安宁。青石板铺就的村道被雨水冲刷后干净得让人不忍踩踏。民居门口不时晾晒着村民沿用古代工艺造纸使用的工具。小溪流过家家户户,雨过后有人洗衣有人磨刀有人坐在溪边聊天。

  孩子们踩着自制的滑板从坡上滑下,留下一路欢笑。

  雨中,池塘里洁白的鸭鹅游着水,雨打在芭蕉叶上晰晰沥沥。轻雾飘过村庄飘过山岭。有农人担着柴在雨中小路行走,小狗在铺着碎石子的村道上跑过。花桥和鼓楼在雨中愈益清新。

  斜倚木屋窗前,听雨打在瓦楞上的声音。就这样坐着发呆、就这样奢侈地让时光流走。久违的乡村生活偶然中不期而遇。在单调纯净的雨声中陷入 朦胧,在朦胧中回到儿时,忆起那些上山摘果下河捞鱼、逃学贪玩的日子,前尘旧事尽入眼前。

  雨后田野蜻蜓翩飞,背着镰刀篓的农人在山上割草。

  山林、河流灌木丛次等响起鸟鸣蝉吟。快收成的稻田散发出谷穗的清香,有几只公鸡在错落地打着鸣。

  沿着一丘丘齐整的稻田走到与地扪村相邻的登琴村,雨后的登琴百年粮仓群沐浴在青灰色天空下,静谧安宁。

  青石板铺就的村道被雨水冲刷后干净得让人不忍踩踏。

  民居门口不时晾晒着村民沿用古代工艺造纸使用的工具。小溪流过家家户户,雨过后有人洗衣有人磨刀有人坐在溪边聊天。

  孩子们踩着自制的滑板从坡上滑下,留下一路欢笑……

  为此,我们一起去走起走起,到贵州地扪侗寨去过年!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2-01-24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