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净的天空,莽莽的大山,使FAST电磁环境不受干扰。 李枫摄
天坑,这种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观,在黔南比比皆是。千百年来,它的存在,被人们解读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样的认识,直到2007年才得以改变。
2007年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平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FAST)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11年3月25日,FAST工程在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的大窝凼里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16年9月初步投入使用。届时,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天文台和国际射电天文学术中心。
FAST,这一代表了追赶、领选、跨越精神的浩大工程,使平塘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备受全球天文界关注,一夜之间成为离星空最近的地方。
3年多来,这个“无中生有”的FAST项目,给平塘带来了什么?拥有“三天”奇观的平塘,如何乘势插上“天文”翅膀,开启这段国际射电科普天文旅游?
——题记
7月31日,又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位于崇山峻岭间的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大窝凼里,世界上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的工程建设者们,正顶着烈日安装100多米高的馈源支撑塔。大“锅底”下,已布满密密麻麻的“地铆”,这些地铆将接上“下拉索”与来自6个馈源支撑塔的主索,编织成一个巨型的“网篼”,这个“网篼”将承载由4600块单元组成的球面状主动反射面。
国家天文台反射面系统总工程师王启明介绍,整个索网共6670根主索、2225个主索节点及下拉索,索网总重量约1300余吨。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全部索结构必须在高空中进行拼装,整个索网安装工程预计将耗时6个月。
全新的设计思路,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使FAST突破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并将在未来20年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这个足足有30个足球场大小的天文“巨阵”,将成为中国傲视苍穹的“天眼”,成为贵州展现给世界的一个新窗口。
“FAST项目给平塘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巨大的,最突出的要算交通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了。”8月1日上午,平塘县委书记臧侃在接受采访时说,就在3天前,州长向红琼带队到省交通厅对接,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确定在今年内开工建设,“FAST项目至少让这条高速公路提前了5年实施。”
正是FAST项目的实施,让多年来一直在“姓农”还是“姓工”或是“姓旅”面前摇摆不定、踌躇不前的平塘县,突然有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今年初,平塘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提出了特色规模强产业、东西并举扩城镇、项目投资打基础的工作思路,围绕“石土”资源做大工业经济,围绕茶、菜、羊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天眼、天坑、天书奇观,抓好“三天”旅游产业升级。同时,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力打造东西两大中心城镇群,东部以县城所在地为中心,升级扩容“玉水金盆”,建旅游县城,西部以科普旅游城克度镇为中心,统一打造塘边、通州等天文科普城镇集群。通过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项目投资建设,筑牢发展基础。
目前,平塘县依托丰富的大理石、方解石、优质石灰石、陶土等矿产资源,规划建设了通州、平湖、四寨马鞍山3个产业园区,打造特色“石土经济”。3个产业园区共入驻企业28户,协议总投资52.35亿元,已投产企业16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2户。“石土经济”显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高端科学技术的玄妙将激发游客的好奇心,使FAST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科普景点’。”臧侃说,将“三天”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打造平塘独具特色的科普旅游网络,目前,天眼与天坑之间8公里的连接公路正在打通。作为省政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贵州省配套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文化园已被列入省“十大文化产业园”之一。按照规划,克度镇、塘边镇将建设中国国际天文科技(科普文化)产业园、星空国际会议中心、星空电磁雨体验厅、射电天文博物馆、天文主题夏令营营地、星座度假区、观星社区、“宇宙谜”购物街、汽车露营基地、野外生存训练营、天坑博物馆、民俗体验馆等以天文科普旅游为主题的项目,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国家天文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借FAST项目高端科学技术的玄妙和游客的好奇感,让“科普旅游”成为黔南旅游市场上新的“卖点”,使之成为世界重要的天文科技旅游中心、国家天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同时,以FAST项目作为中心景点,与二亿七千万年前形成的掌布“藏字石”、二三百万年前形成的甲青“冰臼群”、世界最大的塘边“天坑群”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独具平塘特色的科普旅游网络。规划蓝图已绘就,人们不难想象,未来几年,“天文科普游”将成为引领贵州旅游走向世界旅游舞台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