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三都水族自治县与韩国旅游联盟(韩国想象联合国)在上海召开文化旅游缔结友好新闻发布会。三都县与韩国瑞山市签署了合作交流意向书。在尊重两国文化历史与民俗传统的基础上,双方缔结为友好城市,带动两地旅游互通互惠。
毫无疑问,这是三都水族“世界唯一性”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一年来,三都县依托自然生态和水族风情文化资源,将“水族文化”的原生性、唯一性作为核心竞争力,在贵州旅游方阵里竖起了自己鲜艳的旗帜——生态民族文化旅游。
三都,这个曾经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山区,正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向世界敞开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的大门。
一切围绕“旅游”转
“旅游”是三都发展的主基调。
“我们按照‘围绕旅游抓工业、围绕旅游抓城建、围绕旅游抓农业,围绕旅游抓基础’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民族文化旅游带动三大战略,对内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对外全面开放借力发展,利用‘水族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三都县委书记王小红说。正是在这一理念支撑下,三都县在注入了“旅游”活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距厦蓉高速公路三都匝道口3公里的交梨工业园区,旅游生态工业在这里呈现出新景象。三都县投入8000万元实施了园区“五通一平”建设,新建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农产品加工孵化园完成投资1.6亿元,茶叶加工生产线技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森工产业园完成投资1.87亿元,入驻交梨产业园企业达到12户,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三都县依托特色农产品、森林、民族文化旅游等资源,加大农产品加工、木材深加工及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突出了绿色工业、生态工业主题。
“农旅”融合,为旅游产业提供支撑。三都县将自己定位为“珠三角”的“菜篮子”“果盘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8.2万亩,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成功打造了山地生态葡萄品牌,获得“中国水晶葡萄之乡”称号。目前,“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美景,已成为三都“农旅”融合的知名品牌。
在城镇化战略推动中,三都县将“水族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开发,坚持走山区民族特色城镇化路子,重点打造山水风光之都、水族风情之都、特色风物之都。目前,麻光新区、猴场新区、三郎城市综合体、城北出口片区开发正在全面加速。1.1公里水族风情街即将建成开放,建成建材市场、腾龙世纪高层商住楼等旧城改造工程,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5亿元,府西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2.6亿元,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和县城湿地公园建设即将完成。
福丰水族文化广场、大塘旅游综合体、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水族文化博物馆、姑鲁水族风情寨等重点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5.567亿元,完善了姑鲁产蛋崖、梦幻打鱼谷、怎雷民族文化村等景区景点建设。
同时,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除了“两高”外,余安高速已举行开工仪式,三荔高速也将在明年启动实施。境内,一批路桥建设正在进行,全年预计完成交通项目投资5.5亿元,完成水利项目投资2.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