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抢救整理的水书。 杨云 摄
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6年,水书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保护水书,三都水族自治县采取了包括征集、翻译水书,为“水书先生”录音,水书文化进校园等多项措施加以传承保护。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已征集到水书原件1万余册,完成20卷水书的翻译整理工作。
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办研究员韦仕钊说,目前,三都县水族研究所已完成《九星卷》、《贪巨卷》等20卷水书的翻译,部分卷本已经出版。
“中国的水书卷本集中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州自治州境内,约4万册,目前中国馆藏的水书卷本有2万多册,其中三都县档案馆馆藏水书卷本1万余册,还有1万多册水书卷本分散在民间。”潘中西介绍说。
“水书是水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罕见的一份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邀请记者参观她的水族文化家庭博物馆时说,“不只是官方,民间也在积极行动,抢救水书已经成为水族各界的共识。”
“10年来,我几乎走遍了全县水族村寨,拜访了许多‘水书先生’。有时要一边在‘水书先生’家中帮忙干农活,一边做思想工作。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水书的价值和国家保护水书的用意,便同意捐出或卖出这些‘宝贝’”。宋水仙告诉记者,“这项工作事关水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有责任做好水书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不能有一点私心和功利心。”
潘中西同样认为,“抢救水书,不仅要抢救文本,更要抢救‘水书先生’,他们是水书的权威和阐释者,如果没有‘水书先生’,传承就是天方夜谭。因此,抢救水书,要重点做好‘救人’和‘救书’工作。”
近年来,黔南州加大了收集、整理散存于民间的水书力度,积极支持水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水书成功申报《亚太地区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