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阳拍摄了2万多张苗族服饰图片
展览藏品引起众多媒体关注
在许多人的眼里,曾宪阳是个摄影家:1975年,他任贵州画报摄影记者,发表了大量摄影作品,他出版的主要画册专著有《中国苗族风情》、《苗装》、《黔境古风》。近几年,他担纲拍摄、制作了贵阳市对外宣传大型画册《今日贵阳》、《王阳明黔摘遣迹》等图书。然而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从他任摄影记者时代起,就开始收藏苗族服饰,历时30年,至今已收藏近5000件制作完美、极有欣赏与研究价值的藏品,而这些藏品有许多是苗族同胞当地也难以再见到的绝品、极品!
曾宪阳从1976年花12元买回2件绣片以来,一个人默默无声地搜集它们,当他发现在苗家绣片中有汉族常用的阴阳鱼时,他开始了对苗族服饰的研究,并对其服饰上的符码进行研究破译。据他说,他收藏的服饰大多制作于民国或晚清时期,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些传统苗绣和苗装在总体品质和规模上,堪称卓绝。
他不仅收藏苗族传世精品服饰及铜鼓、生活用品、战争祭祀等物件,还从这些藏品中研究苗族文化的发源与内涵,破解苗疆意象符号,破译苗装远古符码。由于苗族没有可通读的文字,苗族的宇宙起源观及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历史记忆、神话传说、生活憧憬等都无法用文字来表述,苗文化传承,除了古歌、理词、祭词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口耳相传的方式外,形影相随的衣装纹饰便成为关键载体。多年的悉心观察与思索,他发现浸润着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贵州苗族传统服饰,流溢着浓郁的民族历史文化气息。他从中看到,这些服饰不仅手工制作技艺登峰造极,更为精妙的是这些苗装中的图案纹饰储存着苗族族源传说、信仰理念、宗教崇拜、生活憧憬等多方面的信息。在苗族刺绣的很多图案如鱼、鸟、蝴蝶、花等形象中,均透析出一种生命的意识。
200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云南大学联合为曾宪阳主办的名为《中国苗族服饰精品展》的展览,在云南大学科学馆拉开帷幕。曾宪阳的150件藏品首次公诸于世。世界十几个国家的人类学者、博物馆界专家,以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来了很多,苗族传统服饰蕴含的古文化信息让他们叹为观止。尤其是贵州月亮山古苗装,其具象、直观的“史书”功能成为中外专家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您对苗族文化的激情与热爱令人敬佩,感谢您对苗族文化保护及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出色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女士如是说。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christorhecomentale博士也赞誉道:“这些藏品在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也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