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奥运会环境顾问、北京地球村村长廖晓义在贵州考察乡村旅游时认为,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想尽快把乡村变城镇,这种思路的代价,不仅会将城镇发展的环境问题扩大到乡村,而且很容易导致乡村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她说,在贵州荔波县的下白岩村,看到一些布依族妇女在风景秀丽的大榕树下做针线活,脸上恬淡的笑容,真是一幅很美的图景,这种乡土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保护。
机遇与挑战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代表徐京先生坦言,尽管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但是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如何合理规划、合理运营等问题的挑战。
在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贵州旅游部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另辟蹊径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世界银行软贷款,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编制《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举办“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积极探讨和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和旅游开发模式。
然而,贵州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总收入在全省旅游中的比重不足10%,与其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成正比。据统计,2005年,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有1000余个,接待旅游人数1084.43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旅游人数的34.7%;旅游收入20.9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36%。
乡村旅游专家、贵州教育学院教授张晓松坦言,如何在乡村旅游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如何进一步破解“消除贫困、保护遗产、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课题,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长期而严峻的挑战。她说,贵州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态资源极其脆弱,一些民族村寨过速发展,已出现过度商业化和民族文化失真等现象。
顾朝曦建议,贵州旅游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吸取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巧用后发优势,实现效益与速度的统一。贵州应追求的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决不能把跨越式发展理解成简单增加投资,盲目地搞低水平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