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至10日,来自四川、重庆等中国南方六个省(区、市)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南方四大古城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共100余人齐聚贞丰,就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认为,作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文化的一种承载,古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对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绝不能让商业淹没了古城的原生态。
保护与开发兼之
古城新生之路
作为对当时一种时代风貌的如实体现,古城承担着向后人述说历史的重任,但是,如何保护古城的传统建筑文化和民族印记,再现古城风貌,充分挖掘并拓展其潜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实现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民与子孙后代,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贵州财经学院教授戴庆中认为,为发展而保护古城,为了让当地人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遇而保护,这是保护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所以,她提出,应该特别警惕古城镇以及其他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误区。对于那些不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剥离开的文化事相来说,是很难也不应该进行一种“博物馆”似的保护的,换言之,我们没有权利将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凝固下来,变成一种供人观看的“展品”。
不过,谁来保护,怎么保护呢?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应强说,日本的很多唐代建筑之所以至今还保存完好,就是因为不停在修旧如旧中保住了自唐代以来修建这些建筑的工匠。所以他认为,保护古城,关键要保护好古城中的文化传承群体。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区域经济周刊主编、浙商研究会战略顾问徐殿龙提出,除了修旧如旧的方式,还不能排斥现代的东西,应该融入现代的、融入中国的,甚至是融入外国的东西。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新建认为,古城的保护,不能仅仅是恢复古老的建筑,不能让古城的成为“标本”,而应该把古城作为一种“活体”来保护。也就是说,不仅是让古老的建筑传递一种文化的符号,古城里人们的生活习俗传递的文化讯号,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古代建筑物之所以值得认真保护,除了自己的建筑价值外,还因为联系着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人在其中得以自安,能够从事劳作,有着语言的交往,并享受生活”,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也认为,建筑的世界始终与人的世界同在,它总是以自己的“实用性”与人结合起来,所以,古代建筑群落绝非单独孤立的存在,它是历史性的人民居住的世界,它和人的结合不是形而上的结合,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生活的结合。守护好古代的建筑世界,守护好一切先民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好人的存在世界,守护好人的生活世界。
徐殿龙称,古城的保护,要创新观念,变资源为资本,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为古城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内涵的表现,它还应该具有经济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等。
专家们称,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并不是矛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丽江告诉贵州:
不要让商业淹没原生态
对于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新建举了一个例子:
1997年底,云南丽江申遗成功,与雅典、罗马、威尼斯等城市比肩,作为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成果之一得到举世承认。此后,丽江古城迅速变成一个热得不能再热的旅游焦点。但是,过度的开发,却让丽江又陷入了“毁灭”的危险。
“发现丽江”并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纳西古乐的传奇人物宣科称:
“丽江死了!”
他说,现在居住在丽江古城里的,80%都是外地人,当地人把铺面房租给这些外地的生意人,自己搬到远离丽江的地方,盖别墅奔小康去了。
街上的游人摩肩接踵,午夜都不得消停。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当地人生活的痕迹需要特意到偏僻的地方才可感受。这样热闹的丽江,可宣科却说它已经死了。
徐新建总结,宣科说丽江死了,是因为现在的丽江,已经没有了“原生态”的东西。游客去看的,去感受的,无非就是当地的老房子、老礼数、老规矩、老味。但是,现在丽江古城很多都是外地商户,本地人反而搬走了。游客看到的,甚至是一些演员穿着当地人的服饰在表演。
徐新建表示,这样的结果,如果持续发展下去,不仅会被世遗组织亮“黄牌”,就是游客,慢慢地也不会再认同这个地方。所以宣科说丽江死了。他说的,也就是以前世人喜欢的那个原生态的真正的丽江没有了,现在的丽江,是被商业异化了的丽江。
徐新建说,丽江的保护,就是被发现、被热爱、被异化的过程。虽然当地政府现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赶快实施对策予以干预,但是,原有的秩序一旦被破坏后,就很难再挽回了。
所以,他认为,古城的生命在于文化与传承。在开发古城之前,必须要搞清楚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联系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我们就可能走上丽江的老路。
徐新建称,他比较欣赏的一个地方是黔东南的小黄侗寨。以唱响世界的侗族大歌来说,就是因为歌唱是当地人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当地小孩子几岁就会唱,平时的节日也根本不需要政府来组织而是民间社会自发用歌唱来表达。但其他地方如果不注意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死去的”丽江。因为,在无兵祸、无天灾的时代,异化和毁灭一种古老文化没有什么比市场经济、商业游戏更有力、更彻底。
多位专家表示,时下,旅游开发,文化挖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对贵州来说,尤其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资源和景观,避免在商业化的过度开发利用之下,原生态的东西反而走向消亡,最终无物可售,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不管为何保护,谁来保护和开发,都要避免在商业动作下破坏了原生态的民族风貌,否则就只会适得其反,对古城的保护无任何意义可言。只有满足这一条件后,才能将文化遗产内涵提升与凝聚,形成文化特色产品,推进旅游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