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强说:“贵州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正在发现;贵州越来越小,因为我们已经走过。”这些年来,他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贵州的人文、地理资源深深地吸引着他去探索、去发现、去宣传。他把这种探寻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认为,就全国的旅游来说,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局:云南的风情,四川的风景,北海的休闲,北京的帝王文化,广东的购物等等。贵州要怎样才能走出去?不做任何思考,就草率仓促地上马,事实上是对贵州旅游资源的破坏。贵州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一流,知名度二流,开发三流,交通四流,经营五流。其实贵州有很多世界级旅游产品,而其中民族风情应该是贵州旅游的主导产品,贵州的旅游应以民族风情作为突破口。
2004年,谢志强带了几个深圳和珠海的朋友去参加雷山的苗年节,之后,这几个朋友又在2005年自己组织8次踏访雷山。这让他很震撼,谢志强说:“朋友们都说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趁现在还能跑的时候希望多来看几次。”民族文化消失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保护的力度,也许只有开发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资源。当游客都纷纷去参观民族文化的时候,大家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财富是什么,才会主动进行自我保护。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谢志强说,要通过网络把这些资源宣传出去,让这些保存完好的资源向世人展开,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
丹寨县南皋乡的石桥村,那里有保存完好的苗族彩色土法造纸工艺,自从2004年由贵州旅游在线网站首先对外宣传以来,那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游客纷纷前往,当地造纸的带头人王兴武,2007年卖纸收入就达10余万元。他们生产的纸远销东南亚和国内很多地方。剑河县南寨乡展留村是以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锡绣为代表的地区,谢志强等作为首批外来者,受到当地乡政府和村民的热情接待。回来后,谢志强在贵州旅游在线网站做了专题报道,全国的很多知名杂志纷纷约稿相继报道,世行项目贷款已经把锡绣作为支持项目进行开发、保护,支持资金达几百万。
求经济效益寻新的突破“我经常在线回答许多网友有关贵州旅游的问题,有时问着问着,他们就迫切地想来贵州游玩,希望我给他们拟定一个行程路线和方案,包括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的吃、住、行等很细的信息。”王林涛说,“于是,我想贵州旅游在线还必须有旅行社资质,才能将这些网络上的信息终端变为旅游客户。”2006年夏,在省旅游局、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贵州旅游在线成立了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旅游电子业务部,具备了旅行社资质,接待来黔旅游者数量持续增长。
谢志强说:“随着网站知名度的提高,逐渐有了广告和旅行社业务,网站也开始有了一些收入,但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有很多外地游客通过网站直接与我们联系,网站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使我们更有信心去办好网站。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政府重视网站宣传这块阵地,利用好这种经济、便利的宣传形式,把贵州的旅游宣传出去,真正达到既保护又开发,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贵州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09年2月20日《贵州日报》第11版《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