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宣传推介让“多彩贵州”走出大山
王正福说,与发达省区相比,贵州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总体上处于“欠开发,欠发达”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搞好旅游业的对外宣传推介工作。”
“少数民族文化最丰富的地区,往往都是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石山区。景点再好,歌舞再多,由于交通不便,自然就难以被外人知晓,知晓了也去不了。”王正福表示,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交通状况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省城到各市(州、地)所在地都通了高速公路,到各县(市、区)、乡(镇)已通了柏油路。随着贵阳至广州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至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快速铁路的建设,省城贵阳正在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变,贵州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独具创意。”王正福说,在加强宣传推介方面,近年来贵州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围绕“多彩贵州”这一文化品牌塑造,2005年以来贵州先后举办了“黄果树杯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系列活动,提高了贵州的知名度,为贵州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贵州旅游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贵州省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过去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时,当地居民往往不会说汉语;公路修通后,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对外交往增多了,他们的后代却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其他民族文化传统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王正福也表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担忧,“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产生了矛盾,个别地方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文化资源为代价去谋求发展,这种情况值得高度重视。”
王正福表示,开发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为加强生态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没有青山绿水,哪来游人如织、财源滚滚”等理念和口号。
王正福指出,少数民族的语言、古歌、情歌、舞蹈、生活习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应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人文资源保护,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提炼。“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快文化产业、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的大发展来带动民族文化的大繁荣。”
王正福最后强调,“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努力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生态人居方式、歌舞娱乐方式和健康的传统民风民俗,使游人在清新恬淡中消除心理重负,找到返璞归真的感觉,实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