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魅力吸引八方游客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民居建筑、服饰、饮食、婚俗、节庆文化等异彩纷呈。
据悉,贵州各地一年中的民族传统节庆达1000多个,是我国民族地区民间节庆活动最多的省份之一,俗语“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形象地道出了贵州民俗文化的多元化。
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了西江苗族文化、肇兴侗族文化、音寨布依族文化、毕节彝族文化和遵义红色文化、安顺屯堡文化等旅游品牌,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双丰收。 贵州还十分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让游客参与到民俗文化的同时能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舞剧《天蝉地傩》等好评不断,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米酒香》传唱四方,苗族《水鼓舞》获得cctv舞蹈大赛金奖,电影《水凤凰》在主流院线公映,文化旅游率先突破。
创作编排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剧,承办“荷花奖”全国舞蹈大赛,连续数年举办全省民族旅游产品开发比赛和旅游发展大会……贵州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展示其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使“文化贵州”形象日益鲜明,“多彩”品牌声名远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奔向这片充满魅力的神奇热土。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迈向旅游强省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做大做强产业,加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贵州旅游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
铜仁地区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武陵山脉跨越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贵州还加强与其协作,共同开发武陵山脉旅游资源,以此实现共赢。贵州还紧紧抓住贵阳至广州、贵阳至昆明“两高”快速铁路的建设机遇,主动与粤港澳桂滇等省区合作,打造旅游一体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据悉,贵州已科学编制了旅游业发展规划、休闲度假旅游规划,以及梵净山、乌江等旅游总体规划,明确了各地州市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路径和政策措施,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市场开拓上,贵州通过创新载体、优化手段、丰富内容等举措,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与此同时,贵州省还紧紧抓住中央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机遇,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开发模式,争取一批旅游项目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名录。在各级财政逐步加大旅游投入的条件下,引进国内外的大企业进入贵州旅游领域参与资源开发,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中型旅游集团。
“强化人才培养对贵州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举足轻重,目前贵州省正在抓紧制定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告诉记者,贵州将不断加强与业界的交流与学习,着力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起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和旅游师资四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
“今年,贵州旅游业的目标是,力争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9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7%以上,接待境内外游客1.2亿人次以上,同比增长20%左右,为贵州建设旅游强省打下扎实基础。”傅迎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