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对银饰的喜爱,在世界上千个民族中是极为罕见的,被称为嗜银的民族。在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里,苗族妇女身着盛装佩戴银饰,环佩叮当,欢歌笑语,自成一景。
在这个工业时代,薪火相传的手工银饰,令人倍感亲切。贵州少数民族的银饰大者如银角,小者如银丝,鱼龙、蝴蝶等具有图腾崇拜、驱邪巫术、祈愿意义的符号饰品充满生活每个枝节。她们的银饰,是民族象征性的符号,是分支区别的符号,是个人年龄和性别的符号,每个符号都源远流长。
民族银饰渐成旅游拳头商品
6月18日,省经信委副主任龙超亚在“贵州省民族银饰工艺品创意开发培训”开班仪式上说,民族银饰,已经走出大山,逐渐成为我省旅游的一张名片,成为我省旅游商品中的拳头产品。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银饰行业中的人才、市场的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在台江、雷山等少数民族村寨,和贵阳、毕节、铜仁等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形成,银饰银器成为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上的获奖最多的类别,而且还成为带动农村群众就业和致富的民生产业。
银饰产业的突显,结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省委宣传部、省工艺美术协会针对民族银饰,在6月18日至6月21日举办“贵州省民族银饰工艺品创意开发培训”,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我省高校及省工艺美术协会的专家,深圳珠宝首饰企业的老总主讲民族银饰设计、创意、市场销售等专题内容,旨在提高我省传统民族银饰工艺品的文化内涵,拓展产品的创意思维和产品的创新理念,以期达到传承地域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开发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