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认为目前我省旅游商品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在哪里?
傅迎春: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但旅游商品开发的规模、质量、特色与我们丰富厚重的高品质资源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一个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缺乏一批有创意能力的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和人才;旅游商品开发理念还受到传统思维的局限;资源整合利用率较低。怎样走出一条贵州旅游商品发展的特色之路?我想应该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起点上思考这个问题,树立围绕旅游办工业、围绕旅游办商业的观念,把原本单一的产品发展成为附加值更高的旅游商品。
记者:具体从哪里切入呢?
傅迎春:比如茅台酒,现在还只处于完全卖酒阶段,当然酒也是旅游商品。我想凭借茅台酒品牌及其市场影响力,应该把衍生开发茅台系列旅游商品纳入本企业发展战略,以后在茅台专卖店看到的就不只是酒,还有琳琅满目的茅台旅游商品,这样既延长了产业链,又丰富了企业文化。
再有,我们应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注重本土资源的整合利用。前不久我收到一位好友送来的茶叶,包装很讲究,里里外外总共有七层,问题是除了茶叶外没有一种材料是环保的,也没有一样是贵州自己的,包装过了,路走偏了。
还有我们经常在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保护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民间手工艺资源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但目前还仅仅处于粗放开发阶段,远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更没有龙头企业,这就必然制约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政府应拿出好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引进一流创意人才领衔旅游商品的品牌策划和商业运作。还要把观赏性、实用性、生活性作为主攻方向,只有这样旅游商品才能拥有可持续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让群众也找到一条致富的路。这是一个发展方式问题,也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