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 2005年10月1日起,原版《多彩贵州风》连续商演70余场,观众达5万多人次,票房收入超过250万元。创造了贵州演艺市场的一个“票房神话”,实现了文艺演出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成为文艺演出对接市场的成功范例。2005年,我省提出,要将“多彩贵州”进行到底。
2005年4月8日,随着拍卖师手中拍卖槌重重落下,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总冠名权拍卖尘埃落定,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以500万元成功夺标,随后,大赛组委会与中标企业签约,此次歌唱大赛各项赞助权益成功拍卖754.8万元。
由省歌唱大赛组委会编辑,我省首部以歌唱贵州为主题的曲谱——《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歌曲集》,公开出版发行。这部歌曲集,集中展示了我省原生态歌曲的经典作品和创作歌曲的优秀成果。《高原我的家》、《贵州恋歌》、《醉苗乡》、《情姐下河洗衣裳》等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既涵盖省内外词曲作者,又体现了不同唱法,风格多样,群众性强,受到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欢迎和喜爱。
同时,省委省政府“激励造大贤”,歌唱大赛“翻箱倒柜”找人才。16位在这次歌唱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被保送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学习。
今天,我们用“家喻户晓,街谈巷议”来形容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并不为过。2005年4月10日接受报名,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组委会办公室每天咨询电话络绎不绝,准备参赛的选手不仅来自全省各地,还有湖南、云南、黑龙江等地的歌手。关注大赛的热心群众,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刚满10岁的学生。
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从2005年3月末开始唱响,8月7日举行颁奖晚会结束。近5个月的时间里,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和海内外的5万多名歌手报名,在16个赛区共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基层选拔赛1812场。参赛节目52274个,现场观众340多万人次。8场决赛及颁奖晚会吸引电视观众8820.24万人次,创造了我省历史上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纪录。
长期以来,我们一谈发展文化事业就要政府拨款。而2005年的歌唱大赛启动之初,组委会即提出通过市场运作来办大赛。这次歌唱大赛是我省在文化活动中探索的“党政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媒体搭台、文化唱戏”一条新路。大赛广告拍卖便是“市场运作”中最精彩的一笔。
“黄果树”杯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启动后,一把火点燃贵州心,这一活动,使得“多彩贵州”这一品牌得到了普遍认同。新华社等各大媒体及国内10多家知名门户网站纷纷对“多彩贵州”进行报道。在由群众投票评选产生的2005年贵州十大经济事件,《多彩贵州风》的成功商演就跻身其中,名列第八。“多彩贵州”品牌价值一天天飙升。
因为歌唱大赛,“多彩贵州”这一品牌直接催生了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从原创版到后来的新版,迎着阳光一路走来,成为多彩贵州呼唤的一张“国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