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性化
在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中,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把数字化城管技术充分运用到城市旅游环境监管、旅游交通监管、旅游安全救助中,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开展旅游行业“游客最满意旅游”评选活动,鼓励企业执行标准、争创名牌,评选贵阳的游客最满意“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车、导游、旅游商品”和游客最满意的“区、市、县旅游目的地”。强化动态管理,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明察暗访,建立旅游投诉通报制度,力争把全市旅游投诉降到全行业最低。
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多元化
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展示是途径。要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对汉湘街、箭道街、合群路和陕西路等特色街区进行改造、整治和提升,进一步挖掘阳明文化、息烽集中营旧址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内涵;精心策划包装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多彩贵州风、息烽红色记忆及爽爽贵阳交响音乐会等3至5台高质量、高品位,提供常态演出;举办“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吃新节”等少数民族活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独具贵阳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集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创意、生产和销售以及游览观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充分展示贵州、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贵州、贵阳旅游商品产业化、特色化、多样化、规模化。
人才专业化
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人才是关键。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要通过政府发挥政策的保障力作用,积极引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能工巧匠,为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院校(学校)发挥教育助推力作用,行业协会发挥技术支持力作用,企业发挥人才培养主体力作用,从而做大做强贵阳旅游业、做大做强贵阳旅游企业。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层面作出的支持贵州发展的重要战略,文件允许我省先行先试,贵阳要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要抢占先机,后发赶超,发挥比较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打破常规,勇抓敢干,在“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中创新发展思维、突破成规,用“贵阳速度”展示“贵阳精神”,无论对贵阳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集散地发挥,贵阳文化旅游大发展大跨越,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