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因自然风光雄奇,素有“公园省”的美誉,加之原生态文化璀璨,又被称为“文化千岛”。“公园省”的神奇与“文化千岛”的斑斓共融,由自然而人文,成就了不可复制的“多彩贵州”。
然而,贵州之“美”曾久藏深闺人未识。外界对贵州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一栋楼遵义会议会址、一瓶酒茅台酒的“三个一”阶段。
如何让贵州之美走出深闺、走向世界?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多方兴业富民,贵州旅游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基础设施硬件提升
接待环境软件改善
道路通则百业兴。云贵高原层峦叠嶂,交通不便是许多游客不愿前来旅游的重要原因。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的当务之急。按照“着眼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要求,贵州积极构建旅游立体交通网络。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2066公里,全年铁路运输旅客3259.8 万人次;新增通航城市8个,加密航线34条,全年贵阳及其支线机场共完成旅客运输746万人次,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
如何将贵州打造成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给贵州支招儿,建议贵州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重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2011年贵州各级财政对旅游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发、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达到121.56亿元,是2010年的2.85倍。目前贵州已拥有星级饭店340家、旅行社270家、a级景区79家,一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成,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突飞猛进。
“硬件”条件跃升,“软环境”加速改善。《贵州省旅游条例》的正式颁布,为规范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持续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及“十佳文明”创建评选活动,贵州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苦练“内功”带来喜人成绩:“十一五”期间,贵州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均实现30%以上增幅。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表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贵州旅游业提速转型、聚集人气、打响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多彩贵州”扬名中外
曾经,贵州人推介家乡时各执一说、言辞零碎。如今,由宣传部门牵头打造的“多彩贵州”已成为贵州人递给外界的统一名片这四个字简洁响亮且底蕴丰厚,是贵州近年来推动文化、旅游共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大手笔。
贵州之美开始扬名海内外,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5年开始主推的“多彩贵州”系列主题文化活动。那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初试啼声,接下来连续8年,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原生态国际摄影展等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刮起“贵州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