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平台,今年确保全省旅游经济实现25%以上增长目标
阳春三月,对贵州而言,天是蓝色的,水是绿色的,鲜花盛开,处处灿烂缤纷。
每一个看点,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都“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眷顾贵州的美景。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显而易见。据测算,2012年旅游业增加值可达53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9%左右;旅游业带动社会就业154万人,受益人数超过34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6亿美元。全省58个县(市区)和西江、娄山关等132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旅游商品企业达到1600户,从业人数超过150万人,年综合产值超过280亿元,旅游商品已成为集创业富民、产业推进、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为一体的特色产业。
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在2013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未来5年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5年,是我省旅游业全面落实主基调主战略、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和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时期,全省旅游行业要紧紧围绕“六大体系”建设,找准结合点、延伸点,全面实施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创新发展战略,把《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引领旅游科学发展的蓝图,把100个旅游景区作为带动转型升级,支撑大旅游、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全面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市场、品质、人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13年,全省旅游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围绕构建“六大体系”,全面实施《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发展平台,精心办好中国国内旅交会和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着力推动旅游业提速转型、创新发展,确保全省旅游经济实现25%以上增长目标。
规划是引领产业发展蓝图
《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是引领产业发展的蓝图,是各地资源开发和项目落地的必备条件。按照《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功能定位、项目统筹、线路延伸、设施配套等,以100个旅游景区为实施重点,真正形成战略与战术相互配合、整体与局部协同推进、省与市州统筹部署强力推进的态势。
将制定《贵州省旅游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成立省旅游规划咨询评审专家委员会。
100个旅游景区是“强心剂”
今年是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第一年,省市县三级旅游部门在建机制、抓示范、见实效上下功夫,实现省、市、县、景区四级有效联动。
按照以点带面、抓重点促全局的要求,要着力抓好黄果树、遵义、茅台、万峰林、西江苗寨、多彩贵州城、天河潭等20个旅游综合体和示范性景区的建设,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重点和示范项目要以宜居、宜游、宜业,让游客坐下来、静下来、住下来为目标。
多措并举,确保全年建设三星级以上酒店15个、游客服务中心30个、三星级旅游公厕50座、旅游标识标牌200块、生态步道100公里以上、创建4a级旅游景区5个,扎实推进荔波樟江、梵净山、赤水、百里杜鹃等创建5a级旅游景区,争取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000亿元以上,确保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把建设100个旅游景区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强心剂”,意味着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全省主战略,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依存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