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迎来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以来,随着我省文化建设掀起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在地,土司遗址遵义海龙囤、侗族村寨、苗族村寨、万山汞矿遗址,一片片昂扬勃发的城市新区与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正在实现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的文化价值演变,复兴和丰富着贵州的文化个性,梳理和重构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排序。
根据“世遗”申报原则,一个国家每年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只能一处。在竞争激烈的“申遗”形势下,45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我省土司遗址遵义海龙囤将有望近年内成为国家行为,进入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行列。
目前,我省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但世界文化遗产方面还是空白。因此,在4项遗址、文化景观已经被列入“世遗”预备名单基础上,尽快实现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零突破成为当务之急。
近两年来,在制作申报文本过程中,省文物局和3个市、州文化(文物)局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并与北京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一起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确保申报文本达到了国家文物局要求。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世界遗产处佟薇副处长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的民族专题文物保护阶段到村寨(露天)博物馆建设、生态博物馆、百村计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新体系架构,贵州逐渐攀上全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文化高地,遗产内涵充分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融合发展、和谐共生的文化图景,像海龙囤土司遗址体现的重要人文价值,即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
“无论从年代、规模、保存完整性、多样性以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来说,海龙囤作为中国南方土司遗址的代表不言而喻,而作为贵州4处入选‘世遗’预备名单项目之一,海龙囤最有希望率先冲刺世界文化遗产。”王红光说。
遵义市政府副市长敖鸿说,该市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列入地方党委、政府的施政纲要和工作规划,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百村计划”村民自治为核心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寨达1800多个。传统村寨是一座博物馆、一座图书馆。它是历史文化信息的宝藏,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双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
当贵州首创的生态博物馆模式步入第13个年头的2011年,省文物局启动了“百村计划”,先后确定了雷山县控拜村等几个传统村寨作为保护试点,保护工作获得了当地村民的拥护,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专业部门的认可。《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实施全省文化遗产保护‘百村计划’”,这为全省在“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加强全省的传统村寨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贵阳乌当陇上村渡寨是“百村计划”推广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底,在省文物局、贵州文物保护中心文化学者的辅助下,渡寨音乐博物馆投入建设。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渡寨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热点。按照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定位,渡寨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陇上村以“美韵渡寨”获得“贵州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殊荣。美丽山水景色,浓郁民族风情吸引了外地游客,让当地布依同胞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