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性声音
担心生态破坏 呼吁冷静开发
所谓上下一心,除了市民,热切期盼着贵广高铁时代到来的,还有贵州的政府。8月15日-17日,第九届贵州旅游发展大会在贵阳市召开,其规模不仅是历届之最,更请来资深媒体人吴小莉等11位知名人士前来担任“贵州旅游文化大使”;邀请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先生担任“贵州文化使者”,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把贵州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每个角落。
会议中,当地政府明确表示,正先后推出62个涵盖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休闲、避暑度假、汽车露营、观光农业等业态的旅游新景点、新项目。其中,肇兴侗寨、瓮安古邑景区等景区迅速成为旅游热点。此外,着力打造100个景区,推出11条覆盖全省、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精品旅游线,并主动面向发达地区引进战略合作者和投资主体,先后赴广州、昆明、深圳开展旅游专题招商活动。目前,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80.72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84个,签约资金1579.4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93.99亿元。
然而,贵州旅游业资深从业者彭小姐却向记者表示,对贵广高铁通车,“有点害怕”。“很怕一下子来了很多游客,把当地原生态景区破坏了。以前,虽然路不通,但很多老外愿意跋山涉水来看原生态的民俗风景。但现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客每天都已经很多了,为了应付游客,有些苗族姑娘也只能换上简易的苗服,跟以前一针一线全手工花一年时间才缝制出来的衣饰差别很大,不能不承认,规模化旅游促使了民俗文化的淡化。”
应邀成为“贵州旅游文化大使”的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正式咨询机构成员、联合国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发展副主席陈平认为,要致富,先有路,交通便利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大势所趋。“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改变是挡不住的,贵广高铁沿线所有城市都会发生变化。而且4小时铁路的两头,是保守型文化的贵阳与开放型文化的广州,二者的对接,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现象:有可能很多贵州人会沿路到广州打工了,造成贵州当地劳动力流失;有可能广州人来贵州开餐馆、投资商业和房地产等等。贵州当地政府如何引导市场、当地人思维观念和能否做好一切基础设施准备是关键。”
“我最担心的是生态破坏,因为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政府在通车前,是否有与开发同步的保护措施?这是值得思考的。毕竟,国内已经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摆在面前,有很多让人心痛的千城一面的‘文化旅游开发’。旅发大会上各级政府官员对贵广高铁的强调,让我感到有点危险,我希望贵州能做多点准备,冷静一点、慢一点开发。一个才学会爬的小孩,总不能给双跑鞋让他去做运动员。”陈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