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组建课题组
破解隧道掘进难
8月22日上午,在贵广高铁榕江站站台右侧的岩山隧道中,中铁三局贵广高铁指挥部第三项目部项目经理曹振兴正带着几名技术员检查隧道钢结构的稳固情况。
“岩山隧道全长达14000多米,是贵广高铁全线最长的隧道,掘进时要穿越22条断层,在我印象中,这在国内其它高铁线建设过程中从未有过。”曹振兴边检查边介绍说,隧道施工最怕断层,断层越多,越需要防范隧道内岩石坍塌,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高。
为此,曹振兴带头成立课题攻关小组,每天带技术员到隧道周边收集坡度、设备功率等数据,不断测算设备震动与岩石结构之间的稳固关系。最终,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方案对比,课题小组摸索了一套“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的隧道掘进方案,不仅解决了断层多的问题,还将每月隧道成洞的进度由50余米提升至80余米。
此后,遇到问题就自发组织课题小组攻关,成为岩山隧道施工单位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隧道掘进时遇到暗河,就分段引排;长隧道排烟不畅,就发明消烟降尘法……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2012年8月,岩山隧道按期贯通。“现在我们正在做收尾工作,争取9月前全部完工。”曹振兴说。
创新方法抓管理
施工作业不混乱
8月21日上午,在贵广高铁都匀东站,站台和站前广场工程正在同时施工,挖掘机挥舞巨臂,一辆辆装满土石的车辆在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的指挥下穿梭而过,工地虽一片忙碌,却井然有序。
“由于施工车辆多,运输材料和土石方时很容易产生混乱。”中铁七局贵广铁路指挥部都匀东站项目部技术员周子翔说,做好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车辆对工程施工的扰动,保证交叉作业有序进行,既是安全管控的需要,也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需要。
为此,经过协商,各项目部分别安排工人24小时值班,引流施工车辆,控制车速,现场指挥交通。“时间一长,大家都形成了默契,彼此都能做到尽可能不影响施工进度。”周子翔说。
由于贵州多雨,都匀东站站台施工过程中,工人们还养成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掌握天气信息,就知道今天该干多少、明天该干多少,不会因为天气耽搁工期。”项目部架子队队长张水刚说,晴天时架子队就抓紧进行站台主体结构施工,雨天时就着重进行室内作业。
通过创新工作方法,都匀东站站前广场土石方工程已完工,站台也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预计本月底可达到“送电”条件,10月底进站道路可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