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小黄侗寨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侗歌之乡”和“音乐天堂”。作家一行到达小黄已是黄昏,夕阳映衬下,几百座吊脚木楼依水而建的侗寨显得恬静而美丽。村内寨外,不时传来美妙的歌声。
整个村寨保持了原始的风貌,许多古老的习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来,侗族大歌演唱便是其中之一。在村寨的农家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之后,在古朴的街道上漫步,穿过一座风雨桥就到了小黄鼓楼,侗族大歌表演便在这里举行,天籁般的歌声牢牢抓住了大家的耳朵。
作家们走进黎平肇兴侗寨时正是稻熟季节。在侗寨里,随处可见的晒谷场和晾禾群,处处弥漫着的稻谷清香,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侗家人秋收的忙碌与喜悦,以及丰收后给这里带来独特风景:一地金黄,处处飘香。
台湾知名摄影家徐尭鹏在微博上写到:“肇兴东去6公里处的一个白云缭绕的地方,堂安侗寨,无论是农忙后老人拾阶而上的背影、池旁浣衣的农妇、拾掇辣椒的妇女,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毫无矫饰的最美图画!对了!寨外的梯田更是无法忽视的美景!可惜停留时间太短,心里已和堂安约定,一定会再来!”
台湾旅游观察家、作家王翎芳说:“地扪侗寨居深山之深,须长驱颠簸而后入,若能无惧此处光阴无色无臭无声无息无感,便能将花桥做眠床,任溪流淌淌、不动日月、清风徐徐、酣畅乾坤,偶见田埂之外,妇人临溪垂髮而立,我高坐吊脚楼人家粮仓之上遥望,但觉一切如梦!”
点赞贵州旅游
此次文化之旅,沿途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依山而建的民族村寨与自然和谐共生,散发出原汁原味的古老文明。
作家们纷纷称赞,贵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彩贵州”名符其实。身着锦鸡苗服饰元素外套,肩背土布包的“贵州旅游文化大使”陈念萱,已将自己完全融入了贵州,这样的穿着打扮已成为她的一个习惯。她说,10多年前,她因为扶贫和贵州结下缘,多次往返,对于贵州的原生态,百看不厌,越看越喜欢,贵州自然风光秀丽,少数民族文化多彩,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得较好,此次专栏作家团一行走进贵州采风的收获会非常丰富。
作为“首游贵州”的独立作家、书评人包忠,也被贵州的好山好水所吸引,当看到地扪侗寨沿途风光秀丽,道路平缓,他建议,可以在这一带每年举办一次非竞技性的自行车越野赛,不邀请专业运动员,不强调体育的竞技性,只重视其中健身与休闲相结合的理念。
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签约作家胡庆云说,贵州与茶文化相关的服务业应该被重视、被支持,营造贵州茶的文化旅游氛围。在购物方面,她认为一路走来的几座城市都各有特色,但却没有形成规模,不上档次,例如蜡染和银器,虽漂亮,但包装设计感却不强,没有一块叫得响的牌子。她建议,应更重视游客休闲游,在风景优美的基础上,还需要住得好、吃得好、有得买。
专栏作家、媒体人陈思呈认为,人类是爱讲故事的动物,也是爱听故事的动物,任何产品,没有故事都会索然无味,旅游业更是如此,陈思呈说,讲出一个好故事,远胜于投资无数,要让文化为旅游构思好故事,传播好故事。
台湾旅游观察家、作家王翎芳感叹:贵州真是太美了。她喜欢这里的树林、群山、民族村寨和文化。希望有机会再来贵州,深入民族村寨,用镜头记录贵州真实淳朴的民族风情和逶迤起伏的梯田。并建议加大对贵州旅游的宣传力度,制作贵州美食、贵州村寨、贵州少数民族等系列专题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