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改革
1.理顺旅游景区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大普查,尽快摸清底数、厘清症结、建立台账、对症下药,全面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重组,构建混合所有制主体。
2.加快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督查指导29个省级旅游业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高层推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切实找准适合本地本单位的改革路径和运作模式,尽快完善方案、落实行动、见到实效。
3.及时总结推广百里杜鹃等试点改革经验,着力推进景区建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
4.对2014年国发31号和省发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制定旅游业改革配套支持政策,建立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协调推动把支持旅游产业和惠及旅游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税费减免、供地政策等落实到位。
5.加快推进设立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各级政府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力争实现市州旅委设立全覆盖。
二、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体系
6.解决好“行”的问题,提高交通接驳能力,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推动环梵净山、沿赤水河等区域建设旅游公路,围绕高速公路、高铁站点和干、支线机场,规划建设游客中心、旅游汽车租赁网点、停车场、汽车营地,实现交通节点与景区景点的互连互通。
7.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内部交通体系,联合交通部门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将省际边界服务区打造成为“多彩贵州”形象展示和自驾游集散中心。
8.培育自驾游规模经营主体5户以上,把自助自驾游服务纳入“智慧旅游云工程”建设内容和地方智慧旅游建设项目。
9.解决好“住”的问题,研究制定扶持引导政策,加快推动实施一批精品客栈、主题酒店建设工程,并纳入招商引资和100个旅游景区项目重点支持,引进一批品牌酒店连锁企业和专业团队在我省落户。对新建饭店业态、规模、档次、选址等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提升住宿产品层次。
10.解决好“游”的问题。以高铁高速为轴线,优化旅游产品业态布局,把景点连成线路,线路建成产品。以“车窗风景线·多彩贵州游”为主题,推出高速时代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开发提升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修学旅游等慢游产品体系,推出覆盖全省、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让游客尽享多彩贵州之美。
三、着力打造100个旅游景区
11.抓服务配套,认真总结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查找不足和差距,用问题导向落实景区建设规划,着力解决接待设施不配套、不人性化的问题,围绕景区智能系统、旅游交通、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重点景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12.创新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补助资金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倾斜。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加强项目土地、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
13.抓平台推进。充分用好“4个抓手”,强化规划审核和管控,依托重要假日和重大活动推出新景区、新项目,推动建立市州全覆盖的旅发大会机制,让大会成为打造景区升级版的强力推手。
14抓督查推进,完善“月通报、季督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半年启动一次进退调整机制,坚决淘汰雷声大雨点小、“吃老本”、“等靠要”的项目。建立旅游观摩机制,通过多领域、多形式的观摩活动借鉴经验,寻找差距,找准路径。
15.引导专项资金向示范景区倾斜,力争全年旅游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推动创建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并积极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力争建成并推出20个新景区,新增10个左右4A级以上旅游景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0个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