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着力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30.发挥品牌示范效应,以开发“美丽乡村游”特色产品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建设行动计划》,争取世界旅游组织支持举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筹办贵州山地生态国际旅游节、美丽乡村旅游年主题活动。
31.推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倾斜,开发建设、升级改造10个农业、体育、民族文化、扶贫开发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32.推动产品转型升级,依托我省传统文化、耕读文明、田园生活,统筹扶贫、生态移民、交通水利等项目,提升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和建设,支持各地开发酒庄、茶庄、药庄等特色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
33.加快完善工作机制。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重点,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旅游扶贫工作新机制,对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的517个村寨实行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形成资金整合、政策配套、产业支撑的乡村旅游扶贫格局。
八、着力推动智慧旅游和人才建设
34.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行业主体融入互联网市场,强力推动我省智慧旅游城市、景区、和企业建设,加强与通讯运营商和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旅游电商的合作,加快旅游集散地、机场、车站、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扶贫村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无线网络全覆盖。
35.建立旅游与涉旅部门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以电子门禁闸机、监控监测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打造黄果树、梵净山、荔波樟江、西江千户苗寨等10个以上景区智慧旅游平台。
36.确保“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投入运营,进一步探索大数据在旅游行业运用的商业模式,加快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智慧旅游建设,基本建成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多彩贵州智慧旅游云”。
37.加快涵盖旅游产品推广、个性化服务预订、产品预售结算、实时信息查询、旅游车辆调度、讲解导览、容量监控一体化的智能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景区、饭店、旅行社等行业发展景气指数体系。
38.加强人才智力支撑,开展“旅游专家基层行”活动,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党政分管领导、旅游局长培训班,实施旅游经营智力引进和人才自培战略,积极引进品牌管理公司和专业团队参与酒店、景区等旅游实体管理。
39.举办中小型旅游企业与人才供需见面会,推动建立旅游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定向订单式培养的新机制,探索建立本土旅游人才就业激励机制,利用“东盟教育周”平台,促进我省旅游院校参与旅游人才国际合作交流。
九、着力强化旅游行业治理
40.深入推进依法治旅兴旅,争取人大及法制部门支持,开展《旅游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推进省级相关旅游法规立、改、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贵州省旅游条例》的修订。
41.继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做好旅游景区、旅游餐饮、特色酒店、家庭旅馆、购物场所、高速公路休息区等服务标准在全省的推广应用。
42.宣传贯彻国家旅游局最新出台的商务旅游示范区、自行车骑行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等标准和规范,做好第三批国家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43.严肃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督办督查、综合评价和警示退出制度,加强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旅游者文明出游的管理教育。
44.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舆情监测、评价分析和游客意见收集反馈机制,对整改不力的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游车队等旅游企业启动降级和退出机制。
45.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宣传,建立健全景区流量调控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定期组织旅游安全检查,加强高风险旅游项目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