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我给大学同学打电话,说现在织金通高速了,从贵阳坐车过去也就个把小时;而且织金早已通了铁路,坐火车只要3个小时。老同学在电话那头张大了嘴,拖曳出一个长长的“啊——”。
这个“啊”里含着怎样的感情?
2007年的时候,我们几个人一同到织金支教,从青岛转武汉到贵阳,火车硬座一坐就是近40个小时,人到贵阳已散了架。再从贵阳到织金,大巴沿着山路摇摆,五六个小时才到三甲(织金一个乡),疲惫早已冲淡初到异乡的新奇。
如今,单就交通这块,贵州的变化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航空,9个市州机场都已运营,去年“一干九支”10个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6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增速居全国首位;说铁路,去年12月贵广高铁正式建成通车,而且未来6年每年建成一条高铁,昔日的闭塞山区反将逆袭成为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高速更不用说,贵州高速通车里程已破4000公里,今年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我的工作是记者,需要在各地奔波,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给出行带来的便利。不只是出行的便利,更为重要的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正逐步突破交通瓶颈,与外界更紧密地交流、融合。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之下,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落户贵州,能源、矿产、气候、旅游等优势穿越时空距离,为贵州实现“后发赶超”释放红利。以贵广高铁为例,开通首月,黄果树景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