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沪昆高铁贵州段大独山隧道入口。 张丹莉 摄
15日,随着最后一声炮破声响起,经过5年的艰苦鏖战,沪昆高铁贵州段大独山隧道顺利实现贯通目标,为沪昆高铁按期通车奠定了基础。
大独山隧道位于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距黄果树瀑布景区核心区域仅10余公里,经中国铁路技术专家认定,为目前国内最典型最复杂的喀斯特复杂地质特长高铁隧道。隧道穿越断层7处,下穿地下暗河1处,施工中探测到断裂及破碎带15处,其中四、五级围岩占全隧67%,可溶岩占总长73.6%。建设过程中,共揭示溶洞、溶腔44个,其中最大溶腔体积达33万立方米。隧道单日最大涌水量17.72万立方米。
“从1979年当铁道兵开始和铁路打交道30多年,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复杂的地质,不到12公里的隧道建设,暗河、涌水、可溶岩、破碎带、断层、溶洞等地质问题都在这里遇到了。”中铁二十局集团沪昆高铁贵州段一分部党工委书记李如银介绍,大独山隧道是沪昆高铁中7个国家一级铁路风险隧道中最难攻克的一个,它的贯通为沪昆高铁按时通车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针对复杂地质地貌,中铁二十局集团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开发了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并综合运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等7种方法全面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先后成功预防突泥、突水103次。
李如银说,专门针对突泥、突水、可溶岩等问题,项目部自主研发的T76S自进式螺旋管棚超前支护措施,不仅解决了喀斯特地质可溶岩段软弱围岩遇水极易坍塌的难题,还缩短了在突泥、突水、可溶岩等地质情况下施工200%的时间,节约60%的成本,提高了安全系数。为国内同类型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统计,在施工过程中,中铁二十局集团通过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施工难题9项,其中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创新工艺工法及科研项目4项,2项科技成果尚在申报。
“这个贯通的场面不知道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多少次,5年来,每天大家都是一身泥一身水的工作着,别人有假期我们没有,过年别人能回家我们不能。”中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建国说,接下来的工作量还是很大,今天欢呼完了将马上继续新的工作,力争项目按时完工,为沪昆高铁按时开通出上一份力。
据了解,沪昆高铁贵州段全长559.5公里,桥隧比例81.03%,经过贵州省7个市(州)26个县(市、区),是我国首次大面积穿越云贵高原喀斯特典型地质修建的高速铁路。贵阳东段已于2015年6月18日开通运营,贵阳至昆明段目前仍在紧张建设中。沪昆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后,上海至昆明乘坐高铁9小时可达,比现在运行最快的特快列车节约时间近2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