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显成效
在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的进程中,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厕所革命取得实效。黔东南州剑河县通过整合美丽乡村“六项行动”等项目资金,建成了7座旅游厕所,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旅游形象。2015年,围绕“县县通高速”,实施《贵州省“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高速公路服务区113对旅游厕所的建设和改造,2015年已新建旅游厕所71对。省文明办将旅游厕所建设纳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作为相关厅局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推动配合做好旅游厕所的建设工作。彰显地域特色是贵州在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中的一大亮点。赤水市结合丹霞地貌的特点,把丹霞色彩作为旅游厕所的外墙立面色彩主基调;黔东南州将苗侗民族建筑特色融入厕所建设;余庆县在旅游厕所建设中充分借鉴了黔北民居的建筑风格;湄潭县把旅游厕所布局在重点茶区,做到建筑风貌与茶区建设相一致;铜仁市借助3D彩绘彰显本地特色文化和景观。
创新机制解难题
地方申报、试点先行、省级奖励、争取国家资金扶持......贵州省创新厕所管理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新改扩建旅游厕所进行政策性补贴。2015年全省安排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1亿元,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2000万元,支持我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厕所建设。各级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出台相应的措施,化解旅游厕所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等困难。
为了督促各地抓好旅游厕所的建设工作,贵州省将旅游厕所建设作为创建评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的重要指标,对旅游厕所不达标、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对旅游厕所问题多、管理差的旅游单位,视情节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直至摘牌。
厕所革命,“管”比“建”难。在政府层面,贵州研究制定了《旅游厕所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旅游厕所管理标准、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维护奖惩机制,规范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市、区(市、县)、业主三级管理制度。各地对辖区内旅游厕所编号入册,设置意见薄,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有效保障游客如厕需求,并逐步实现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在市场层面,通过专业化管理公司和家政公司直接将旅游厕所的管理维护工作服务外包,确保旅游厕所专人管、专人保洁、并按规定时间和服务标准免费开放。
宣传教育造氛围
充分利用贵州省旅游局官微博、微信、多彩贵州网和贵州日报等媒体及时、全面报道全省旅游厕所建设,每月向市州政府通报建设情况,鼓励社会各界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建言献策,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文明如厕、爱厕护厕,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和监督旅游厕所建设的良好氛围。
厕所革命无小事。小厕所,决定了大产业的发展深度和广度。贵州将以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为支点,以点带面、星火燎原,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广大游客创造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旅游环境,提升贵州旅游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