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在线讯 7月18日,基于物质流管理的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与案例研究项目《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会议由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旅游协会、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厅、省旅发委、贵州大学、贵州师大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中国国旅(贵州)国际旅行社、北京巅峰智业集团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慧谷旅游规划设计院、台湾长河艺术文物馆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评审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规划文本,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介绍,经充分讨论和审议,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评审专家组认为,《规划》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国际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和趋势为出发点,在生态旅游的定义、概念、方法、路径上充分体现了创新,为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创新提供了借鉴。同时,《规划》充分考虑了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依据,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贵州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方向上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性的政策制定及执行方面的阐述,为平衡“旅游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的关系,“增加区域附加值,提升生态环境意识”提供了解决思路,对贵州省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探索贵州旅游特色、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生态旅游的“贵州模式”,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新路,具有确切可行的指导作用,将为国内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案例。
方法创新是这个规划的核心特点,引入物质流管理方法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提出生态旅游解决方案,这在国内外也是领先的。基于物质流管理的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案例研究项目前期基础调研工作扎实,规划依据合理,规划编制思路清晰,框架结构合理,数据翔实可信,规划内容丰富完整,发展重点突出,编制程序规范,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性。
2014年底,按照省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当时的省旅游局邀请了在生态文明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应用物质流管理研究所(IfaS),启动“基于物质流管理的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案例研究”项目,编制《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案例研究》,旨在解决贵州生态旅游如何定义、规划、发展和管理认证体系等问题,其核心是探索贵州旅游的特色、绿色发展之路,从而创建生态旅游的“贵州模式”。项目启动后,编制单位先后赴双河溶洞、茶海之心、高荡村、黄果树、天星桥、旧州古镇、南纳孔村等29个景区或村寨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时任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原院长、教授张晓松,贵州民族大学旅航学院副院长石朝平、余骥等10余名专家;召开项目会议24次,规划研讨座谈会4次,历时一年半时间,最终形成《规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