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工作建议
全面贯彻全域旅游发展“六全理念”,进一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色旅游、高效旅游和满意旅游,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一)增加旅游产品供给。用好全省8.27万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旅游新业态建设,全力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大赤水河谷、中国天眼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改造升级黄果树、百里杜鹃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在体制机制和旅游产品开发上抓整合,加快构筑山地旅游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域旅游大景区。
(二)加大市场营销。在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铺天盖地地开设贵州旅游超市,以筹建办事处或营销中心等方式,组建持续有效的航旅媒一体化营销机构,形成一批稳定的国内外客源地。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8个对口帮扶城市人口总数仅占所在省份人口总数的22%,可将享受优惠政策的人群范围扩展至帮扶城市所在的6个省级行政区域。加强与主要入境游口岸城市的联动与合作,打造“一程多站”国际旅游线路,联手中青旅、港中旅等重点国际旅行商深挖台港及日本市场,以法国、德国、意大利为重点突破欧洲,加大北美市场营销,以市场互换等方式开发东盟及印度市场,减小韩国市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大移动互联网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以“旅游+大数据”促进智慧旅游建设,建立“互联网+旅游”营销新机制,让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服务等为日益增多的自由行游客提供便利,全面推动旅游质效迈向中高端水平。
(四)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在加快高星级饭店建设的同时,发展多元化的的旅游度假接待设施,以度假型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精品特色酒店和乡村山居民宿为重点,优化旅游饭店结构。积极引进著名饭店管理公司,提高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旅游饭店品牌,提高酒店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五)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推动推动我省“五张名片”向旅游商品转化。大力发展以茅台酒、“贵银”、茶叶为龙头的系列旅游商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促进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将贵州元素融入旅游商品开发,做细做精传统旅游商品。注重旅游商品开发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旅游商品品味,形成品牌。营造诚信购物环境,增强游客购买信心。
(六)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贵州省2017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致力打造“满意旅游”品牌,加强对景区景点 、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动态督查和常态管理,建立完善旅游行业失信惩戒制度和信用信息“曝光”制度。着力整改旅游“痛点”,形成大排查、大整改常态机制,旅游接待单位要开展设施设备自查自纠,加强对旅游新景区新项目的服务监管,做到游客走到哪里、旅游监管服务就覆盖到哪里。重拳整治市场秩序,查处和通报一批侵害游客权益、损害贵州形象的典型案例,取消一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资格。优化升级接待设施,加快提升“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旅游咨询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旅游管理一屏监控的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
(七)深入开展“厕所革命”。贯彻落实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精神,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和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国际标准,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全年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1126座,5A级旅游景区建设第三卫生间33间。进一步完善旅游厕所建设“月报送、季调度、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利用督查和年度考评及评定等级等方式,确保全省厕所革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实施《贵州省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由省至村多级联动旅游扶贫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百区千村万户”工程,主动对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和全省“扶贫云”平台,把通过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系统审核的2678个村、近35万户贫困户、115.8万贫困人口纳入“扶贫云”精准管理,加快申报建立220亿旅游扶贫基金,推动和支持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